
奇偉日用化學(天津)有限公司,金雞,始于1943年,十大鞋油品牌,天津市名牌產品,美國莎莉集團旗下,專業從事鞋油研發、生產、銷售的現代化企業
“金雞牌鞋油”在我國可謂是婦孺皆知的知名品牌,它的創立者傅秀山,1917年出生在河北省冀州傅家莊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如今,傅秀山老人已經年近九旬,在他緩緩的講述中,半個多世紀前先輩們在亂世中創業的故事,不時閃耀著老一輩河北商人的聰明才智與“工業救國”的淳樸理想。
1943年初,“金雞”牌鞋油開始正式上市銷售。“當時的鞋油都是鐵盒的,有25克、40克兩種規格,售價也只有一兩毛錢。”傅老說,由于有以前推銷毛巾的經驗,在很短時間內,金雞鞋油就占領了津門各個百貨門店的柜臺,結束了洋鞋油獨占市場的歷史。鞋油廠的規模也逐漸擴大,最初僅有20來名工人,生產設備亦比較落后,似小作坊一般,日產鞋油僅幾十打,但憑借優良的品質和低廉的價格,金雞鞋油很快打開了市場,且盡產盡銷,工人也逐漸增加到100多人。
金雞鞋油以其上好的質量和低廉的價格贏得了各大百貨商店和小商販們的青睞,銷路極好,在市場上有較強的競爭力,但傅秀山并沒有滿足于此,決定向“三北”市場進軍。傅秀山在分析了“三北”情況后認為,這些地區氣溫低,穿皮鞋時間長,所以市場需求大,遂派出專門銷售人員到北京設立辦事處,專門對西北和口外的商販供貨。與此同時,他還派人常駐沈陽、哈爾濱,以輻射東北市場。就這樣,金雞鞋油逐漸打開了全國市場,聲名鵲起,為全國民族工業增光添彩。
抗日戰爭勝利后,國民黨忙著打內戰,對蜂擁而至的美國貨和各種物資免關稅,卻對民族工業產品增加了稅收。1945年底,美國的花旗和檀香二合一鞋油沖進天津市場,由于沒有關稅,價格極低,對金雞鞋油產生了很大的沖擊。面對惡劣的市場環境,無奈的傅秀山只得將產品降價出售,甚至買一贈一,有時還要搞些有獎銷售。傅秀山眼見民族工業日益沉淪,心急如焚,他提筆給南京政府寫信,“當時抱著工業救國的想法,充滿了向往,可是信發出去就石沉大海了”
1948年幾位股東相繼離廠,生產金雞鞋油的協豐廠瀕臨停產。傅秀山也想關門算了,可800多家經銷金雞鞋油的商店也不希望他們的產品在社會上銷聲匿跡,為此,傅秀山一直苦撐著。
1949年1月,天津解放,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金雞鞋油很快走出困境。1955年,傅秀山響應政府號召,率先進行了公私合營,并任該廠副廠長。金雞鞋油通過當時的各地百貨站銷售渠道走向全國,非常火暴,并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壟斷了北方市場。“在訂貨會上,因為訂到金雞鞋油太少,某個地區的業務員找我哭訴,讓我幫著給加些產品。”傅秀山說,“可見當時金雞鞋油受歡迎的程度。”到后期,金雞鞋油的產品陸續出口到東南亞、歐洲等一些國家和地區。
1994年,“金雞”品牌的持有人、天津日化四廠為了引進外資,與美國莎莉集團所屬奇偉日化公司合資組建了中美合資奇偉日用化學(天津)有限公司,至今,金雞鞋油仍在讓人們足下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