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臺山風景名勝區,世界地質公園,國家森林公園,AAAAA級旅游景區,國家水利風景區,集山水養眼、文化養心、太極養氣、醫藥養生、民俗養性于一體的綜合型風景名勝區
云臺山位于河南省距省會鄭州西北70公里的焦作市修武縣境內,總面積280平方公里,含紅石峽、潭瀑峽、泉瀑峽、青龍峽、峰林峽、子房湖、茱萸峰、疊彩洞、獼猴谷、百家巖、萬善寺等十一個景點,是一處以太行山岳豐富的水景為特色,以峽谷類地質地貌景觀和悠久的歷史文化為內涵,集科學價值與美學價值于一身的科普生態旅游精品景區,因山勢險峻,峰壑之間常年云鎖霧繞而得名云臺山。
云臺山景區坐擁極品山水,涵養深厚文化,扎根太極圣地,盛產懷藥藥材,是一處山水養眼、文化養心、太極養氣、醫藥養生、民俗養性的中國養生地。
【山水養眼】
云臺山以山稱奇,以水叫絕,因峰冠雄,因峽顯幽,占盡山水風韻,冠絕天下奇景。云臺山集全球較早的世界地質公園和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5A級旅游景區、國家自然遺產、國家森林公園、國家級獼猴自然保護區、國家水利風景區、國家文化產業示范基地于一身,是國內一流、世界知名的綜合型風景名勝區。
這里群峽間列、懸崖長墻、崖臺梯疊的獨特地貌被稱為“云臺地貌”,是新構造運動的典型遺跡,是中國地貌家庭的新成員,具有極高的科研價值、美學價值和旅游開發價值。2005年3月,地質學家在云臺山發現了34億年前的鋯石,這是在中原地區的首次發現。云臺山以其峽谷縱橫、層崖疊嶂、泉瀑飛瀉、山峻林密的自然景觀,成為中國第二地形階梯上的一顆璀璨明珠,2004年云臺山被評為全球較早的世界地質公園。
景區內有被譽為華夏第一奇峽的紅石峽;有華夏第一秀水之稱的潭瀑峽;有單級落差314米的亞洲第一高瀑——云臺天瀑;有融山的雋秀、水的神韻為一體,被贊為“人間天上一湖水,萬千景象在其中”的云臺天池—峰林峽;有生態旅游最佳去處“云臺第一大峽谷”——青龍峽。
【文化養心】
云臺山不僅擁有秀美的山水自然景觀,歷史文化內涵也很豐富。魏晉時期,史稱“竹林七賢”的嵇康、劉伶、向秀、山濤等七位文人雅士曾隱居百家巖竹林長達二十余年,寄情于山水,并先后結識孫登、王烈等隱士,留下了“孫登嘯臺”、“王烈泉”、“劉伶醒酒臺”、“嵇康淬劍池”等遺跡,被后人尊稱為“山水旅游的鼻祖”,百家巖也成了中國山水園林文化從宮廷走向民間的發祥地。
茱萸峰是歷代文人墨客,僧道修行的圣地,這里植被茂密,古樹參天。地處云臺山極頂的玄帝宮,自古就流傳著真武大帝在此修行成仙的民間故事,因此它與南頂武當遙相呼應,被人稱為“北頂”。踏千階的云梯棧道,登上海拔1297.6米的茱萸峰頂,北望太行深處,巍巍群山,南望懷川平原,沃野千里,使人頓生“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邁氣慨。唐代大詩人王維曾登臨此峰寫下“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的千古絕句。
【太極養氣】
太極拳是我國著名的內家功夫名拳,發源于焦作溫縣陳家溝,是明朝末年陳家溝村民陳王廷,依據祖傳拳術,吸取民間諸優秀拳種之精華,結合導引、吐納術、中醫經絡學,創編的一種內功拳種。三百多年來,經過世代相傳,逐漸演化出楊式、吳式、孫式、武式等諸多流派,目前在全世界參練總人數達3億多人,成為最受歡迎的世界第一運動。
【醫藥養生】
云臺山所在的河南省焦作市,古稱“懷慶府”, 歷史上以盛產"四大懷藥"聞名于世。"四大懷藥"分別為:懷山藥、懷地黃、懷菊花、懷牛膝,皆有入腎益腎之功效,是博大精深的中醫藥文化的瑰寶,素以藥材地道、療效獨特而號稱"懷參",在國際市場上十分走俏,受到廣泛贊譽。云臺山地區特有的土壤與氣候條件,造就了"四大懷藥"獨特的藥性和極高的保健價值,歷史上不僅有貢品之美譽,更在近年來逐漸形成了懷藥文化。
【民俗養性】
另外,在云臺山景區280平方公里的范圍內,分布著斗水村、雙廟村、平頂窯、陪嫁妝等十幾個大大小小的太行古村落。這些村落大多歷史悠久、風貌原始、民風淳樸、風俗獨特,是體驗原始鄉村旅游的好去處。
座落在云臺山深處的一斗水村,群山環抱,植被茂密,風景絕佳。該村已有400多年的歷史,現存有明、清時期民居數十間,且保存完好,依山而建、錯落有致、別具韻味,吸引了眾多驢友和民俗愛好者到此體驗民俗民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