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唐芙蓉園,位于西安城南的曲江開發區,原唐代芙蓉園遺址以北,仿照唐代皇家園林式樣建造,全方位展示盛唐風貌的大型皇家園林式文化主題公園
大唐芙蓉園,位于西安城南的曲江開發區,與大雁塔遙遙相望。它是在原唐代芙蓉園遺址以北,仿照唐代皇家園林式樣建造的,是中國第一個全方位展示盛唐風貌的大型皇家園林式文化主題公園,占地面積一千畝,其中水域面積三百畝,總投資十三億元人民幣。園內建有紫云樓、仕女館、御宴宮、杏園、芳林苑、鳳鳴九天劇院、唐市等許多仿古建筑,是全國最大的仿唐皇家建筑群,其建筑是由中國著名的工程院院士張錦秋大師設計的。園內有全球最大的戶外香化工程,無論你走到哪里,都可以聞到陣陣幽香;有全球最大的水幕電影及水景表演,集聲、光、電、水、火為一體;是首個將人們的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味覺完美的融為一體的五感主題公園;全國最大的仿唐宴開發基地——御宴宮;園內還有全國最大的展現唐代詩歌文化的雕塑群以及全方位再現唐長安城貿易活動的場所——大唐集市。園內分帝王文化、女性文化、詩歌文化、科舉文化、茶文化、歌舞文化、飲食文化、民俗文化、外交文化、佛教文化、道教文化、兒童娛樂、大門景觀文化、水秀表演十四個景觀文化區,集中展示了唐王朝輝耀四方的精神風貌,璀璨多姿、無以倫比的文化藝術,大唐芙蓉園于2005年4月11日(農歷三月初三)正式對外開放,開園之初即迎來了臺灣前國民黨主席連戰、親民黨主席宋楚瑜等一批重要人物。
曲江位于西安市東南角,從秦漢到隋唐作為皇家禁苑歷時長達1300年之久,是中國古典園林及建筑的集大成者。
秦時,利用曲江地區原隰相間,山水景致優美的自然特點,秦王朝在此開辟了著名的皇家禁苑——宜春苑,使曲江成為皇家禁苑上林苑的重要組成部分。
隋朝,大興城(西安)倚曲江而建,并以曲江為中心,營建皇家禁苑,因廣植芙蓉于水中,易名“芙蓉池”,“遂成(京)都人游玩觀賞之地”。使曲江成為都城的一部分,芙蓉園的性質也由秦漢都城郊外的離宮別苑,轉變為隋朝都城中的皇家園林。
至唐代,曲江進入了繁榮興盛的時期。當時的芙蓉園被辟為皇家禁苑——芙蓉苑(也稱芙蓉園),并于唐開元十四年修建了紫云樓、彩霞亭等重要建筑。唐玄宗為能經常去曲江芙蓉園游幸作樂,沿城墻專門修筑了由皇宮至芙蓉園的夾城。每逢曲江大會唐明皇則攜寵妃百官登臨芙蓉園紫云樓與民同樂,唐長安城萬人空巷,皆歡聚游宴于曲江,大唐盛況可見一斑。
大唐芙蓉園以它獨特的魅力和無可比擬的歷史地位, 成為華夏子孫尋根追夢的文化祖庭和重溫盛世的精神家園,它將帶您進入中國唯一的盛唐文化之旅。
明皇夢游曲江
“明皇夢游曲江”玻璃人加工群雕在御苑門前,它依據傳統經典藝術皇帝仕女形象,結合現代平立面設計、空間設計,使用當今最高端的玻璃人工藝加工完成,來展示唐明皇帶領大隊宮娥游覽曲江的情景。全部玻璃雕塑共二十五座,并配以水晶荷花,銅鏤空雕貼金鑲寶石華蓋,玻璃云朵,玻璃仙鶴。全部玻璃雕塑配置于黑色花崗巖基座上,基座平行漫水,在燈光效果下,雕塑整體給人一種亦真亦幻的感覺。
唐玄宗時代是唐朝的鼎盛時期,當時處于中國古代史上最繁榮昌盛的時期“開元盛世”。唐玄宗又是個風流天子,他與天生麗質的楊貴妃情投意合,他們整日沉醉于斗雞舞馬、賞牡丹花、食荔枝宴、洗溫泉浴之中,聲色犬馬,花天酒地,也帶動了整個社會的奢游風氣。正是他對芙蓉園進行了大規模內部建設,才使其盛況空前,達到其發展的頂點。
雕塑不僅具備觀賞功能,它所體現的內在涵義更是令人震撼,三個場景表現出明皇與眾佳麗夢游曲江的故事也盡在其中: 相傳唐明皇初遇在御花園中觀蟬的楊玉環,便被她的美貌所傾倒,在此之后,愛情的花蕾頓時如繁花一樣盛開,唐明皇為愛情演繹出了“愛江山更愛美人”的千古名句。最后在三軍將士的抗議聲中,不得已唐明皇賜死了他的至愛,楊玉環含淚魂斷馬嵬坡。在失去了楊玉環后,整個人陷入到孤寂、荒蕪的情感中,整日獨自流連于往日歡愉之地。一日夢中,明皇再次回到曲江芙蓉園,在夢幻中又一次陷入到愛情的深淵不能自拔。
還猶豫什么,讓我們一同夢回唐朝,親身感受那段久遠卻耐人尋味的愛情吧。
御苑門
御苑門是大唐芙蓉園的西門,也是正門,造型華麗的兩層主門樓與左右緊接的三重闕相得益彰,顯得氣勢恢弘;大門正中御苑門這三個黑底金字由我國著名書法家,美術評論家沈鵬所寫.他的書法作品受到國內外高度評價,為人民大會堂、中南海、等重要場所書寫巨幅。大門兩旁黑底金字的楹聯更是意味深長:炎漢宜春苑曲水千載相如賦中皇家氣象;大唐芙蓉園柳煙三春唐人詩裹帝里風光。其皇家御苑的氣派讓人即刻能夠想象出百帝游曲江的恢弘氣象及大唐迎賓禮儀的泱泱氣魄。它是芙蓉園的正門,意思是御駕臨幸皇家別苑,之所以把西大門作為正門,有兩種說法。其一說是李唐王室來自隴西,所以門朝西開;其二是因為絲綢之路的起點在西方,象征著大唐王朝的兼容并蓄,貿易往來的興盛發達和八方來朝的繁榮景象。
走進西大門,迎面是一方巨大的“玉璽”,上面刻有“大唐芙蓉園”篆書金字,玉璽下方的地面上“蓋”有這五個大字的印文。玉璽象征著封建皇權,而芙蓉園也正是李唐王朝的御苑,玉璽雕塑造型也從藝術審美的角度渲染了皇家園林的恢弘大氣。
玉璽兩側是獵獵風中飄揚的旗幟,84根旗柱象征著唐代長安城面積84平方公里,另一層意思就是笑迎四面八方賓朋的意思。同樣也反映了威武的大唐軍陣,軍陣的威力最主要是與地形、地勢的起伏、緩急密切相關,在唐代,已經開始運用強勁的弩作為遠距離的投射兵器,敵軍在攻擊之前,先受到長距離箭雨的沖擊,而敵軍騎兵弓箭射程遠不及強弩,這有效地抵消了敵軍騎兵對軍陣的騷擾,使軍陣在面對騎兵時仍處于不敗之地。這種軍陣當它前進時,銳無可擋,像座山在前行,壓碎阻礙它前進的一切。
芙蓉橋
芙蓉橋,它是用漢白玉按趙州橋的造型修建而成,反映了隋唐時代我國高度發達的科學技術和輝煌燦爛的建筑藝術。橋長66米,寬11米, 整體呈銀白色,故有銀橋之雅稱。
銀橋飛瀑
這一壯麗景觀由芙蓉橋及其前面由西山流下的瀑布組合而成。水從高大山崖上飛流而下,形成幾疊飛瀑,由于水量較大,瀑布落地轟鳴如雷,浪花四濺,煙水彌漫,在陽光下形成七色彩虹,十分壯觀美麗。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選好位置留影,定能帶走美麗的七色彩虹。
“銀橋飛瀑”這一景觀是以唐代曲江白龍顯神靈的傳奇故事為內容而創作的。相傳在唐代宗時,長安城大旱月余,炎熱缺水,生活困難。當時蕭昕為京兆尹,知靜住寺所居不空三藏能夠作法行雨,乃堅請之。三藏只有答應下來,讓其徒取尺余長的樹皮,放置一小龍于其上,以香爐圣水置于前,念一番咒語,即以龍授于蕭昕說:“可投于曲江中。投下去以后馬上回家,不要被雨淋了。”蕭昕如其言,投小龍于曲江中。很快就有一尺余長的白龍搖頭擺尾地從曲江水中騰空而起,轉瞬之間變得身長數丈,顏色如鮮艷的白色綢鍛,直上云天。蕭昕策馬疾馳而回,未及數十步,烏云翻滾,電閃雷鳴,暴雨下了起來。等他到了永崇坊,街道上的水已經象小河一樣流了起來。
這個故事當然有傳奇色彩,但曲江為唐都長安祈雨之處應該是確實的,黎干為京兆尹時,就曾在曲江池畔制成泥龍以求雨,圍觀者數千。
芙蓉六駿
在西山腳下,方位池邊是“昭陵六駿”的銅仿制品,再現了六匹戰馬在戰陣中身冒箭矢、馳騁疆場鏖戰的雄姿。
“昭陵六駿"是原置于陜西禮泉九峻山上唐太宗昭陵前的六塊駿馬浮雕石刻。六駿,其名字分別叫白蹄烏、特勒驃、颯露紫、青騅、什伐赤、拳毛騧(gua),指唐太宗在統一國家的戰爭中騎乘作戰的六匹駿馬,象征唐太宗所經歷的最主要六大戰役。唐太宗營建昭陵時,詔令立昭陵六駿的用意,除表彰他在唐王朝創建過程中立下的赫赫戰功外,也是對這些曾經相依為命的戰馬的紀念,并告誡后世子孫創業之艱難,居安思危。
荷池觀魚
在芙蓉湖南側西山腳下,有一九曲橋伸向湖面,在湖心形成一方形池塘。池水清澈,荷花飄香,魚翔淺底,在水波花下仍能看出游魚的五彩顏色。故此景觀叫做荷池觀魚。不論白天還是黑夜,荷池周邊都會定時噴出薄霧,看上去煙水迷離,云氣蒸騰。荷池在湖中虛無縹緲,隱隱約約,好似海市蜃樓一般,遠遠望去或走進去都會感到猶如仙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