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城市大學,始于1984年,知名公立研究型大學,采用英語為教學語言,兼中文作為輔助授課語言,下轄七所學院,注重多元化、跨文化學習與全球視野的現代化國際大學
香港城市大學(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簡稱城大,是一所坐落于香港九龍塘的公立研究型大學。校園地處九龍塘商業區,港鐵九龍塘站,背靠獅子山,眺望九龍半島和維多利亞港,交通十分便利。1980年代,為適應時代的發展,全面加強香港的高等教育,于1984年在九龍塘永久校舍成立,1995年更名為香港城市大學?,F任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梁振英曾出任城大校董會主席三年。
城大是一所綜合性大學,下轄七所學院:科學及工程學院、人文社會科學院、能源及環境學院、商學院、法律學院、動物醫學院、創意媒體學院,周亦卿研究生院提供高級學位課程。全面推行教研合一,課程設計旨在促進知識創造、創新發現和創意思維,愿景是成為硏究優異、專業教育出眾的全球一流學府。是現代化國際大學,注重多元化、跨文化學習與全球視野。城大擁有優良的師資,他們來自全球各地,遍及香港、北美、南美、歐洲、亞洲、非洲及澳洲。城大與國際學術界建立了密切廣泛的合作網絡,更和二十八個國家或地區逾百家著名學府簽訂了學生及學者交流協議。城大采用英語為教學語言,某些部門同時提供中文作為輔助授課語言。在2015年度QS亞洲大學排名中,城大高居亞洲第9位,香港地區第4位。在2015年度QS世界大學排名中,城大位列全球第57位。
學校歷史
香港城市大學的前身為城市理工學院,于1984年根據《香港法例》第1132章“香港城市理工學院條例”于九龍旺角成立。最早期的校舍位于今日旺角的工業貿易署大樓。8年后九龍塘又一村達之路的永久校舍落成后,于1990年起陸續遷入新校舍,并把原校舍轉交香港公開進修學院作校舍用途。學校獲得政府撥地,把原歌和老街臨時房屋區的地段作為未來學生宿舍的位址。該校于1995年獲政府授予自我評審 (self-accrediting) 資格,并正名為“香港城市大學”。1997年,在原威靈頓中學舊址設立九龍灣分校,專門為自資副學士、展翅計劃及毅進計劃的學生提供上課地點。
1982年6月, 香港理工學院校董會成員獲委任為第二間理工學院的籌備委員會成員,并正式委任鐘士元爵士為籌備委員會的主席。
1982年5月,“大學及理工資助委員會”在倫敦召開第一次會議,隨后提交《第二理工學院第一號報告書》,建議新理工學院命名為“香港城市理工學院”(City Polytechnic of Hong Kong),并認為新理工的校址應參考英國的做法,設于 人口稠密、主要交通網絡可達到的地區,在九龍塘一幅約12公頃的土地上建設永久校舍。委員會同時決定應盡早在1984–85年度于臨時校舍內開課,以待永久校舍的落成。
招聘首任院長的工作于1983年初在全球展開,英國盧保路科技大學(Loughboroug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首席副校長莊賢智教授 (Professor David Johns)獲委任為首任院長。
獎學金設置:
香港城市大學“入門獎學金”類別有:狀元獎學金、分等獎學金、海南優秀學生獎學金、方潤華少數民族獎學金及競賽獲獎者獎學金。
狀元獎學金介紹:各省市區名列文科或理科第一至三名的高考生,報讀香港城市大學并獲錄取者,將獲頒發全額香港城市大學狀元獎學金,金額相等于在香港城市大學求學四年 ( 法律學院五年 ) 期間的全部學費、住宿費及生活費(現為每年港幣 12 萬元)。
分等獎學金介紹:按照考生實際高考總分高出所在省市區“一本線 “ 分等,設頭等和二等獎學金。香港城市大學頭等獎學金為”香港城市大學學費全免”。香港城市大學二等獎學金為“香港城市大學每年學費半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