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審計大學,始建于1983年,國內審計高等教育發源地之一,其審計學、金融學、財政學為教育部特色專業建設點,審計、金融等的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基地
南京審計大學是唯一以“審計”命名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為我國審計高等教育發源地之一。學校始建于1983年,1987年更名為南京審計學院,2002年原南京金融高等專科學校并入,2007年學校以“優秀”等級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2011年獲批為全國首批審計碩士專業學位授權單位,2011年成為教育部、財政部、審計署和江蘇省共建高校,2013年獲批為碩士學位(學術學位)授權單位,2015年經教育部批準更名為南京審計大學。
學校設置國際審計學院、會計學院等20個專業學院(教學部),政府審計學院、審計與評估研究院等5個特色學院(研究院)。設有33個本科專業。其中,審計學、金融學、財政學為教育部特色專業建設點,審計學、金融學專業為教育部“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審計學、金融學類、財政學類、工商管理類、管理科學與工程類為江蘇省“十二五”重點專業,審計學、金融學、財政學為江蘇高校品牌專業;財政學、會計學、工商管理、國際經濟與貿易、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為江蘇省特色專業;審計學教學團隊為國家級教學團隊;審計學教學團隊、金融學核心課程教學團隊為江蘇省高校優秀教學團隊;金融學專業復合型應用性金融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基地為江蘇省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基地。
學校擁有“現代審計發展研究中心”、“金融風險管理研究中心 ”等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地2個,“審計信息工程與技術”江蘇省高校協同創新中心(培育點)1個,“公共工程審計”、“審計信息工程”、“金融工程”等省級重點實驗室3個。近五年來,學校主持包括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在內的國家社科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82項,省部級科研項目156項,參與了審計署重要政策和法律法規建設工作以及重大理論課題的攻關。在《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Energy Economics》、《經濟研究》等權威期刊發表論文207篇,在CSSCI/CSCD以上刊物發表論文1585篇,出版學術專著122部,獲得包括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科)一等獎和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在內的省部級以上科研成果獎42項。
學校主辦的《審計與經濟研究》為全國中文核心期刊、CSSCI來源期刊、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全國高校“精品社科期刊”、人大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南京審計大學學報》為全國高校“優秀社科期刊”、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擴展版)。
學校積極推進教育國際化。與最高審計機關國際組織(INTOSAI)、最高審計機關亞洲組織(ASOSAI)、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IIA)等國際行業組織,美國、法國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的最高審計機關、高等學校建立了廣泛的合作關系。學校被IIA認證為中國唯一的“內部審計教育伙伴”(IAEP)合作級高校,與全球伙伴高校開展學生互換、教師互聘、學分互認、科研合作;被英國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ACCA)評為“全球培養ACCA人才最多大學”、“白金級培訓機構”。
學校浦口校區山水相間、樹石相融、莊重典雅、清新自然、設施優良;“四位一體”的學習支持、成才規劃、心理咨詢、助困助學,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每年為學生提供上百次境外學習機會,鼓勵每位學生積極參加社團活動、志愿服務、社會實踐;設立書院,探索書院和學院“雙院制”育人模式。學校畢業生競爭力強、就業率和就業層次高。
當前,全體南審人秉承“誠信、求是、篤學、致公”的校訓精神,堅持“特色、質量、國際化”的辦學理念,弘揚“忠誠、責任、激情,使命、崇高、奉獻,溫暖、力量、卓越”的南審精神,以“一切成績歸零”的勇氣,啟動第三次創業,正在為建設國內外有重要影響的特色大學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