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關大屋,俗稱古老大屋,是中國廣州西關(荔灣)一帶興建的富有嶺南特色的傳統民居,大部分西關大屋興建于清朝同治、光緒年間,主要分布在多寶路、寶華路、龍津路西、上下九路等地,多為名門望族、官僚巨賈所建。西關古老大屋是廣州傳統建筑,現存數量已從清末民初鼎盛時期的800多間變成不到100間,且其中尚有保留價值的只剩10間左右。
作為老廣州重要的縮影之一,它具備三個特點:第一,磚木結構,且采用的一律是青磚;第二,大門采用可推移的“木趟櫳”;第三,是采用圖案色彩繽紛的“滿洲窗”。其中,滿洲窗是西關大屋最富特色的標志之一。這些正方形的窗格用許多五光十色的玻璃鑲嵌而成。其工序十分復雜繁瑣。光是一個滿洲窗就耗掉了15人10天的工時。因為滿洲窗的真正工藝早已失傳,據說每件窗的玻璃起碼要返工三次以上。
最著名的西關大屋有坐落于寶源北街18號的“梁資政第”、坐落于多寶路的鄧宮保第以及坐落于寶華路正中約的鐘家花園等。十分可惜,這些名園大宅大多早已不復存在,碩果僅存的名宅只有小畫舫齋,其建成于1902年,是一座環形園林式的西關大屋,四周為樓房,中間是花園,樓房精致典雅,花園草木茂盛,整體結構具有濃郁的嶺南建筑特色。
一般來說,普通西關大屋的平面布局按傳統的正堂屋形式,基本上縱深方向展開。其典型平面為三間兩廊;左右對稱,中間為主廳堂。長房的前面是正廳,大廳是大屋的主體建筑,面積最大,屋脊最高。整座大廳紅棟(主梁油紅漆〕黑桷(木角油黑色)白瓦(襯瓦涂以白色),寬敞狹長。為使大廳更加明亮,屋頂錯落裝以明瓦即玻璃瓦。正廳后面是頭房(或稱長輩房),是長輩們居住之所,以明瓦、高窗采光,窗下面有活動的木板可以升起來,起隔音和遮光的作用。在這些建筑內,設有不少展示嶺南婚嫁習俗和居民生活習慣的物件,有些墻壁上還會對西關文化作出文字及圖片介紹,方便游客參考及觀賞。
游完西關大屋,可就近前往西關小吃店就餐,但價格普遍較高。如若還想逛其他購物商圈,可移步至上下九步行街附近,那里有不少廣州的飲食老字號,例如陶陶居、南信甜品、銀記腸粉等。而且在途中會路過不少文物保護的舊居民建筑,攝影愛好者們可徒步前往拍照。值得一提的是,西關大屋與蔣光鼐故居、荔灣民俗博物館同在一個區域,走路也就十多分鐘的路程。
票價:免費
開放時間: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