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年中考最低錄取分數線: 2017年688;2016年682;2015年697 近三年高考重點本科率: 2017年59.35%;2016年53%;2015年48.4% 七中和十六中同為教育強區龍頭學校,常被放在一起比較。其校風也有相似之處:包容、開放、多元,而非唯成績論。七中、十六中地處廣州老城區,本土化氛圍很濃,有很濃的“廣州味”,這一點會滲透到師生交流中,鑄成學校風格。開放務實,是這兩所學校的特點。相比六中、鐵一等軍事化管理的學校,十六中更能讓學生感到自由。 也許因為人性化管理,十六中學子個性張揚,性格陽光。“地鐵哥”陳逸華,課余時間在地鐵站堅持舉牌抗議楊箕地鐵站的翻修,讓人印象深刻,成功叫停地鐵公司不合理的“統一化”翻新。事后得到學校師生的一致支持,成為十六中重視公民意識培養的體現。 七中曾經和前六所中學同是A組學校,升學率將廣附和鐵一遠遠拋在后面。后來在市教育局的扶持下,市屬的鐵一、廣附逐漸追上并超越七中,期間十六中也奮起直追,升學率逐漸逼近七中,區統考和七中分庭抗禮,甚至超越七中。對于成績在高保險附近徘徊的學生來說,沖擊前六所的勇氣不足。為了防止失手,不少專家老師們會在填報志愿的時候建議提前第一志愿填報區屬的優質高中,七中、十六中、47中、仲元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十六中已獲得22年廣州市高中畢業班工作一等獎。五年來,高考屢創新高:年年重點本科上線率大幅度超額完成廣州市下達的高考預測指標;近兩年高考重本上線率達50%;高考本A上線率達90%;高考本科上線率最高達98%;升學率均為100%,居廣州市前列。十六中的德育工作在全市聞名,先后獲得廣東省文明單位、廣東省教育系統先進單位、廣東省師德建設先進單位、廣州市德育示范校等榮譽稱號。 1934年,十六中建校,原名為廣州培桂中學,首任校長為知名教育家馬君武。2012年十六中“金融特色課程”獲市高中特色課程次重點立項,2015年成為廣州市中學金融理財教育試點學校;2015年“君武課程”獲市高中特色課程重點立項,2016年被評為“廣州市高中特色學校”,并獲得獨立批招生資格。君武班力求通過人文、財商、公民素養等系列課程和特色活動,從宏觀的課程體系構架到具體的課程模塊,以“體驗-感悟”的實踐性課程為主。君武班配備優秀骨干教師(任課教師均具備多屆高三畢業班教育教學經歷且成績突出)。 十六中實施“自主學習、自我教育、自求發展”的“三自”教育模式,參加各類學科競賽獲獎人數眾多,獎項包括世界無線電測向錦標賽冠軍、中國青少年科學英才獎一等獎、全國高中物理競賽一等獎、全國“華羅庚金杯”數學競賽一等獎、廣東省大中學生英語口語大賽冠軍、宋慶齡基金獎等。 學校的校園活動正在逐步發展中。校級活動主要有每年一次的校運會,在中華廣場附近的東較場舉行;每年一次科技文化節,主要包括文藝表演、商品交易會、游園活動、社團展示、百家講壇(每個課室都有家長或專家來開講座);每年一次年級組織的春游。校級組織有學生會、團委、廣播站,每年會舉辦Top Singer歌唱比賽,有一定的工作量,非常鍛煉人。學校社團數量逐步增加,老牌社團有文學社、勁舞社、音樂社、動漫社、跆拳道社,新增魔術社、模型社、金融社、模擬聯合國、攝影社等,校園十分熱鬧。 不過,位于寸土寸金的中山二路,十六中的硬件設施相對精簡:八個籃球場,兩個排球場,兩個羽毛球場,一個室內乒乓球館,一個室內籃球館,一個200m環形跑道,一個沙池。校園內不允許踢足球,沒有足球場和室外游泳池,這點比較遺憾。 自2010年增設合并增設南校區(原七十九中)后,十六中六個年級(初一到高三)的學生終于不必擠在一個校園里了。學校安排學生高一高二兩年在中山二路校區就讀,高三到大沙頭高三專用校區就讀,南校區內建有教學大樓、實驗樓、綜合樓、學生公寓和飯堂,設200米跑道運動場,設置了14間午休室,為每一位走讀學生配備午休床位。 和七中相比,十六中的住宿條件比較優越,但宿位申請并不容易,一般傾向于路程超過一小時的外區學生。公寓式學生宿舍設專職生活老師管理,設有獨立陽臺、獨立洗手間和獨立洗澡間,24小時供應熱水,均裝有空調。每學期住宿費加空調費500元,不收取熱水使用費用。每一位學生均有獨自使用的衣櫥﹑書櫥和課桌椅,為住宿生提供了舒適的生活和學習條件。選擇我校的考生在填報志愿時不一定要填寫宿位要求,以免因宿位指標的限制而影響錄取。路遠的考生可以在入學后申請入住,學校會根據學生實際需要作宿位調整。 就算申請不到宿位,十六中的交通便利程度也非常優越,被地鐵一號線烈士陵園和東山口包裹著,周圍還有四十多條公交車線路。商業區臨近中華廣場、地王廣場、流行前線,不管購物還是吃飯都很方便。但是學校不允許帶一次性餐盒入校,要求男女生剪短發,前不過眉毛,左右不過耳朵;不要求穿校鞋,但不能佩戴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