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旅游城市都有這樣一條面向游客的商業街,中式古典裝潢、販賣小吃紀念品、各類商鋪林立,成都亦是如此。成都共有兩條類似的街道,一是錦里,二是寬窄巷子。錦里是典型的小吃、紀念品一條街,幾乎沒有觀光價值。寬窄巷子則由清朝街道改建而來,尚有些特色。游人多將寬窄巷子作為必游之地,來此品嘗成都小吃,體驗蓋碗茶、掏耳朵等特色項目,欣賞川劇,游覽清代古宅等。
寬窄巷子前身為滿蒙八旗的駐地之一,創建于18世紀,于民國時期改為民宅,劉文輝、于右任等名人政曾居住于此。二十一世紀初,成都政府以歷史文化步行街為定位,將寬窄巷子改造為集餐飲、零售、觀光于一體的商業街道。在改建中,寬窄巷子延續了原有的清代川西民居風格和院落布局,保留了少數歷史建筑的原貌,但對多數老舊門宅的翻新備受詬病。為人指責沒有做到“修舊守舊”,常讓游客誤會寬窄巷子乃近期修建的仿古建筑,稍失古跡特色。
寬窄巷子由寬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三條平行排列的老式街道和四合院落組合而成。寬窄巷子地處四川,但由清朝主建,因此融合了川西民居和北方胡同的建筑特色。黑灰墻、小青瓦窗花、窗扇、雀替垂花柱等建筑元素是重要看點。寬窄巷子中大部分民宅、院落已有商家入駐,這些建筑的外觀仍具地域特色,內部卻已是現代模樣。現代時尚品牌與古典外觀的搭配對游客而言也相當新奇。另外,景區中尚有幾處建筑保存完整,也是游客爭相合照之地。
愷廬門頭為寬窄巷子中最富標志性的景觀之一。這處帶有弧形凸起的拱形宅門是由特制青磚砌成,門洞上方嵌入中式傳統石匾,大篆陽刻“愷廬”二字,氣派獨特。而石匾上方的橢圓形圖案,代表高懸“避邪鏡”,表達“永保平安”的期望。愷廬是寬窄巷子中保存得最完好的清代民居之一,連廂房、天井都保留下來。大門可供游客隨意參觀、拍照,但愷廬內部已被屋主改為茶館,希望一覽古宅全貌的游客需在愷廬茶園消費,品牌100排行成都茶館榜亦有作此茶館推薦。
在一片青黛磚瓦的院落中,西式風格的小洋樓格外矚目。小洋樓以羅馬圓柱為支撐,拱形門窗上裝飾著西洋符號大五星。而樓中的木刻欄桿,雕花斜撐及掛落皆為傳統中式構件,中西合璧,精致獨特。窄巷子中的浮雕拴馬石幾乎是游客必拍照之處。浮雕中,馬首和左前蹄為雕塑,其余馬身則繪畫在青磚墻上,馬似乎目送著離去主人,流露不舍。滿人有騎馬出行的習慣,因此原為滿蒙八旗居住地的寬窄巷子留下此藝術品。
井巷子與寬、窄兩巷形態不同,商鋪較少,以人文景觀為特色。井巷子中修建了歷史文化景觀墻,由秦漢唐宋明清民國時期的墻磚以及火、瓷、七孔、水泥等不同材質磚塊構成,并配以文字說明。整段磚墻分為三個篇章,按時間順序展示成都歷史。第一篇章名“為歷史的背景”,共有八個主題,從古磚墻的材質、工藝、用途等方面引出商周到明末成都的發展衰落。“歷史的直面”為第二篇章,講述了清代、民國時期成都城的重大歷史事件,佐以舊照及說明。
第三篇章“歷史的表情”是內容最為豐富的一章,12個主題章節展示了上世紀寬窄巷子中的生活場景,這也是老成都市井生活的縮影。 每個章節中,一旁為歷史老照片及簡介和解說二維碼鏈接,另一旁是照片“同款”大型浮雕。聽著講解,看著紀實照片,再觀賞與現實場景相近比例的浮雕,舊時居民逗鳥、搓牌、喝茶等情景便頓時生動起來。早上十點前或傍晚時分游客較少,此時適合細細觀覽,否則在密集人群中可能連浮雕都看不完整。
寬窄巷子中的餐廳、咖啡店、精品店、小吃鋪等與其他景區雷同,本文不做贅述。需要提醒顧客的是,少數劇院強制消費茶水、在表演中插入字畫售賣環節,建議游客提前詢問清楚。部分私人老宅、少數店鋪禁止游客參觀。另外,小吃價格稍高,部分小吃為了照顧游客口味進行了改良。同時,一些店家會為了應對高客流,預先制作大量成品,變涼后食物口感有所影響。
這類商業街總是引起爭議,很多人認為這些同質化嚴重,商鋪林立又無多少觀光價值的風情街不值得一去。或許寬窄巷子中,小吃口味遜于居民樓內小店、老字號飯館不及蒼蠅館子可口,售賣的紀念品常見無奇,即使是蓋碗茶、變臉、掏耳朵這些成都特色的水平一樣不是最優。但方便就是它無法比擬的優勢,一個僅僅只有80多畝的地方便集中了多數游客希望體驗的成都元素。雖然無法斷定此類景點是否出彩,但確實在一定程度滿足部分游客的需求。另外,對比北京南銅鑼巷、南京夫子廟、上海田子坊等,寬窄巷子中的餐飲、商鋪具有更強的地域特色。同時,寬、窄巷子中散落的清代建筑、井巷子中的磚文化墻也具有一定的觀覽價值。
建議游玩時間:半天
參考票價:免票
開放時間:全天
Tips:人群密集,請注意財物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