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店”原指售書的商店,時下,這一詞條的含義已遠超字面。狹義書店舉步維艱,2007年后的十年里,內地約有5成民營實體書店倒閉。這種風潮并不僅限東亞,美國最大的連鎖書店品牌Barnes&Noble銷售額連年下滑。號稱“世界最美”的荷蘭Polare書店位于教堂建筑內,格調無與倫比,但經營模式較為傳統,同樣慘遭破產。
圖書銷售的主要渠道已經轉至線上,自2010年后,較為“滋潤”的書店已不再“老實本分”。香港三聯曾在書店內開辟開放式廚房,內地的方所、鐘書閣則盡力凸顯當地城市特色。時見鹿無疑是武漢書店的代表,很好地詮釋了文化空間。不同的人群在同一處空間內閱讀,或是參加讀者會,相互之間卻無打擾。
時見鹿號稱森林書店,店址位于東湖旁的馬鞍山森林公園。前往書店須通過1.5km森林路徑,書店由三棟建筑組成,成品字形臨湖而立。中部建筑是書店的主體,步入其中便會發現,時見鹿的顏值高于建筑外觀所見。按武漢市土地政策,位于自然景區的時見鹿須有更低的容積率,為書店換取了寬闊的天井和大層高,相較而言,武漢所有其它書店都顯得憋悶。
精妙的空間設計并不僅限于層高,在天井底部的中心位置,是咖啡、文創用品、收費座位區,旁側則有夾層堆疊延伸至二樓。隨高度提升,各層級的投影面積遞減,顧客若置身于天井底部,則會發現空間呈倒置金字塔形。在此處,顧客幾乎可以望盡書店的全部空間,若上下打量,則會發現周圍書架林立,仿佛置身圖書的海洋,場面震撼。而在底部休閑區(一層),則有書架成半包圍狀沿墻而立,這一層擁有館內最多的圖書。
除卻咖啡、文創區,毗鄰入口處的黃金書位顯得有些雜亂。既有時下名人傳記,又有知名作家的文學作品,當中,還混雜著諸如《槍炮、細菌與鋼鐵》之類的地緣視角圖書。時見鹿藏書眾多,卻未能提供足夠清晰的分類,一層的其它書架也缺乏層級標注。西側(靠近湖的那一側)書架擺放文學圖書,按國別分類;東側為人文社科類圖書,涵蓋心理學、宗教、歷史、傳記等。夾在其中的北側書架則最為有趣,中心位置展示黑石一雄、高爾斯華綏等人的作品集,旁側卻是成功學圖書。每隔幾步,就有免費座位鑲嵌在書架內,座位數量通常充足。
夾層空間輾轉錯落,此處有電影、設計、藝術、雜志等圖書。書籍擺放同樣凌亂,甚至會把日本圖書書架標注為歐洲。在夾層的中心部位,有一處較為私密的空間被書架環繞,木桌尺寸與圖書館選品規格相似,是店內較為舒適的閱讀區域。
三層區域能找到地圖、旅游等工具書目,也有政治文化、軍事類叢書,后者與一層的歷史圖書板塊存在重合。越到上層,時見鹿的書架越顯空蕩,相較底層的人文社科,自然科學圖書數量偏少。兒童圖書、繪本位于第三層南側,選品稱不上精心,不過免費座位沿墻分布,數量充足。
時見鹿于2018年9月營業,其東主為紐芬凱賓,主營酒店業務,書店板塊實屬跨界。得益于酒店運作的積累,時見鹿的功能性頗為立體。書店有數個獨立空間只對會員開放,空間環境極為安靜。一層的蘭亭閣時有散發檀木清香,其內有原裝外文書,也有獲獎文學。二層則適合私密會客,茶室仿照日式,會客廳則面向喻家湖,格調雅致。中部建筑中貓舍、兒童空間也向非會員開放,貓舍中有蘇格蘭折耳貓、英國白色短毛貓等品種。兒童空間則有不少繪本,也有滑梯、海洋球等,空間內所有墻、地均有軟質保護層,可讓孩童放心玩耍。
值得贊賞的是,建筑內各處空間看似與圖書主區相臨,但不會打擾到主區域內的讀者。餐飲、藝術、大型展銷會、簽售會等較為喧鬧,店方則安排則在主樓外的兩座副樓。
時見鹿有意在武漢開設更多分店,其造型、格調將不限于“森林書店”。功能、空間是時見鹿的長處,但作為新興代表,其圖書擺放、分類有些混亂,也存在開封圖書數量不足的瑕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