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繡又稱“露香園顧繡”,中國傳統(tǒng)刺繡工藝之一,是上海地區(qū)工藝品中的瑰寶,起源于明代上海老城廂的顧氏家族,先后出現了繆氏、韓希孟和顧蘭玉等顧繡名手。
顧繡從一開始便有別于蘇、粵、湘、蜀繡,專繡書畫作品,成為獨特藝術。不但要求形似,而且重視表現原作的神韻,且做工精細、技法多變。僅針法就有施、摟、搶、摘、鋪、齊以及套針等數十種,一幅繡品往往要耗時數月才能完成。所繡的山水、人物、花鳥均精細無比、栩栩如生。
顧繡對從業(yè)人員的傳統(tǒng)書畫修養(yǎng)要求較高,因此難以推廣普及。改革開放以來,大量的顧繡仿制品涌入市場,加上不及蘇繡等名聲響亮,對顧秀形成很大沖擊。目前上海只有零星幾個顧繡研究所,市面上已幾乎看不到顧繡商品在售,行業(yè)內缺乏鑒別標準,存在大量仿冒品,境外回流的顧繡藏品價格極高,因此不推薦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