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影
這里的皮影是指皮影戲中以獸皮或紙板做成的人物剪影。皮影戲,又稱“影子戲”或“燈影戲”,是一種傳統民間戲劇,因其結合幕影表演、伴奏、說唱和道具特效的視影形式,又被國際電影史理論界公認為“電影的先驅”。皮影發源于陜西關中地區,后流傳到山西、河南、甘肅等地。
皮影在舊時作為演出用具及傀儡工藝品,出自專業匠人之手。傳統皮影制作對工藝的要求極高,從處理獸皮,到雕刻、上色,工序紛繁復雜。手藝精美的皮影,可見其雕刻刀法細膩,色彩豐富艷麗(主要是紅、黃、青、綠、黑五種純色),頭部細節、面部表情逼真。現如今,皮影逐漸演變成工藝品形式,被流水線式批量生產。當然,無論是鑒賞價值,還是投資價值,傳統成套的演出專用皮影都遠超流水線生產的皮影。不過,演出專用皮影已很難在市面找到,整套出售的更是可遇不可求。
演出專用皮影與流水線生產的普通皮影的區別在于:第一,演出專用皮影人物的頭部可裝卸,方便出演時換不同的衣服;普通皮影的頭和身子則連在一起;第二,演出專用皮影身體各個部位可以活動,用三或五根小竹棍連接關節,已控制皮影人物的動作;普通皮影的各個部位不可活動;第三,演出專用皮影的售價視個數和工藝而定,佳品可達萬元以上;普通皮影的價格則從幾十元到幾百元不等。
購買地點:書院門文化街、景區紀念品店、經業內人士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