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附中分校于2003年正式成立。與人附本部相比,分校對中考更為重視,頗有“守本分”、“務實”風范。在生源質量不如本部的情況下,分校近幾年常能在成績方面取得領先。
2017年人大附中分校中考文化課平均分為510.21,位列海淀區首位,比第二名清華附中整整高了6分多。分校高分段學生數量也很驚人,3名學生總成績高于580分;100人總分突破560,在海淀區占比約10%。最近三年分校文化課平均分始終位居前5,具有高分位學生占比高的特征。
人附分校由人大附中與西頤中學并校而成,是典型的“強弱聯合”。建校過渡期附中本部在師資方面為自己的首座分校給予額外支援,某些分校教師聘自附中本部,其中不乏市、區級學科帶頭人和骨干教師,除基本教學任務外,他們很可能還要擔任新初一、新高一班主任。并非所有教師都擁有人大附中本部教學經驗,附中分校也發生過急聘現象,畢業班中出現過年輕教師。十年辦學經驗已讓分校管理趨于成熟,其聘師門檻明顯高于名氣不大的普通初中,各學科教師在本部統一備課,并會定期交流。這些模式似乎受到管理人員認可,已在人大系朝陽、通州等分校推廣。
人大附中分校與本部直線距離為1.5公里,與通州、朝陽校區相比看似近水樓臺,這一距離其實不構成地緣優勢,兩校學生缺乏文化互動。人大附中分校設有選修課程和社團活動,宣稱照搬并完全享受本部資源。此項信息“屬實”,不過學生們需要移步本部校址才能享受這些人大附中標簽項目,如何解決最后“1.5公里”成為難題,因此許多人逐漸對選修課失去興趣,號稱“百團大戰”的社團組織也難以輻射分校。此外,人大附中分校風氣較為古板,選修、社團等項目與課程安排相沖突,這也是分校缺乏自發性文娛活動的原因之一。
分校并未繼承本部的素質、創新科目,但在應試培訓方面則有過之而無不及。人附分校作業量在海淀區位居前列,并會依照年級次序逐年增加作業,初三周末作業量可直接用毫米丈量厚度。初一生活相對輕松,一方面是由于課程簡單,另一原因則在于初一階段副科較多,學生們可以見縫插針,在課堂上偷寫作業,這一點著實令人尷尬。除傳統練習冊,分校也會在假期布置許多閱讀作業,要求學生閱讀文學名著并做書面提煉總結。
人大附中分校對考試非常重視,期中、期末試卷均與本部相同,成績結果也與本部學生共同排名,對學生而言壓力無處不在。附中分校每日早晨會有單詞、古詩詞測試,以默寫、聽寫形式為主。相比之下,“限時作業”則更具特色,限時作業等同于考試,初一年級每學科一至二周測試一次,初三階段每周則至少需要迎接6次限時作業。限時作業當天,該科目不會布置家庭作業,不過這一政策在出三階段可能不會嚴格執行,彼時拖堂、延遲放學事件也會頻繁發生。
人附分校能在中考屢創佳績與大量應試訓有很大關聯,其拔機制也功不可沒。人附分校更多采用點招途徑擇生,首批選拔針對五年級學生,點招路徑與人大附中本部相同,需要報名附中本部夏令營,通過測試即可入選實驗班。第二輪海選針對六年級學生,需通過分校線上系統報名,網篩過后還有面試選拔。人附分校重視中考,在面試中只能用硬實力說話,成績、杯賽、奧數、班干部經歷、三好生情況均是考察范圍,某些家長認為校方更為重視數學,2013年以前注重奧數的仁華學校為分校提供了大量生源,不過現在不比當初,校方并未透露過擇生偏好。
人附分校選拔過程非常“冷酷”,有時甚至不怎么在意男女生比例,2017年在校生中某年級男女生總數比值甚至接近于2:1,實驗班比例更是達到3:1。如果沒能在五年級入選實驗班也不必沮喪,開學階段還有分班考試,近幾年各年級均有4個實驗班,與平行班數量接近。目前分校學費已從10500/學期漲為18000/學期,首輪被點招(人本夏令營)的學生不需要交學費。
不難看出人大附中分校學生是經過層層篩選角逐而出,與海淀公辦學校相比,其優勢在于可以面向全市招生,不想通過派位入學的家長們可額外關注人附分校。
人大附中分校并非本部復制品。分校更為注重應試教育,其刻板校風不僅限于作業、考試,在管理方面也有諸多展現,學生在午間不能出校,個別班主任甚至會限制學生與其它班級往來。人大附中分校更擅長培養傳統意義上的“好孩子”,學校傾向于布置繁重的任務,但各班級間沒有流動,學生們不面臨淘汰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