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餐廳的老板“朱姐”是個做事利索、風風火火的人,廚藝一級棒,這家以她名字命名的餐廳也很有記憶點。
老店位于陜西南路,店內面積不大,進店就是通往夾層的樓梯,收銀臺位于一樓,收銀臺墻壁背后就是廚房,坐在一樓散座能聽到炒菜霍霍的響聲。這是《舌尖》的總顧問沈宏非私藏的好店,他也帶陳曉卿來嘗過。被掛上了金字招牌的福記,菜品并未因為名氣大而敷衍,菜品一如既往的好吃,在此也常常能看到從香港來的食客。
福記最受歡迎的當屬網紅炸豬扒。上桌后整整一大塊豬扒面積超出了餐盤大小,真的比人臉還大。這么大的豬扒要炸得通透是個技術活,偏偏福記就做到了。炸豬排是1843年上海開埠,西餐流行后的產物,現已成為上海家常菜之一,本地人吃的時候喜歡蘸辣醬油。福記的炸豬扒炸得金黃香脆,咬開肉質依舊鮮美,蘸甜辣醬吃更能突出肉質的鮮與表皮的脆。
老板朱姐原本是建筑設計師,祖籍福建,家族生意遍布東南亞,她做菜時秉承了原來的工作風格,認真細致,不容馬虎。朱姐擅長閩菜和南洋菜,因此福記的菜單上會出現印尼蝦餅沙拉、鮮蝦金絲柚子沙拉、馬來炒貴刁等食物。當然,這里的招牌南洋咖喱風味十足,喜歡吃東南亞菜的食客不容錯過。菜單中帶星號的才可選微辣或重辣,適合不同人的口味。
朱姐對出品的把控非常嚴格,經常親自采購食材,出品口味或賣相不對堅決倒掉,絕不上桌。菜單中的小炒小菜很多,福記小炒叉燒肉、避風塘大蝦、蒜泥空心菜都是良心出品,很難想象一家小店會有如此讓人驚喜的美味。店內有不少自家出品,如煲仔飯的醬油是餐廳特調的、高地紅茶專門從斯里蘭卡采購、花生醬用福建的香甜小花生、牛腩細面的湯底是用烤過的豬骨魚骨熬制的,不放味精。就連一杯咸檸七,都是用朱姐親手腌制超過3年的土檸檬所制作,咸酸清爽。他家的菠蘿油也會把面包底部一圈烤得微焦,微脆的口感特別香。
福記老店的裝修簡陋但干凈整潔,遺漏的玻璃臺上擺放著大大小小美食媒體頒發的獎項。菜單壓在小桌的玻璃板下,字體雖密密麻麻,但分類明晰、一目了然。上菜很快,店員態度不錯,但閑暇時有的店員會聚眾聊天,在二樓不容易叫到店員,有待改進。后廚的聲音不時傳出,但并不吵雜,所幸也沒有聞到油煙味。
朱姐還在梅龍鎮廣場開了一家朱姐福記全日茶餐廳,用餐空間更大,寶藍色與磚紅色桌椅相得益彰,店內還有適合6-8人用餐的圓桌。新店的菜式與老店有較大出入,當然炸豬排、凍奶茶、生炒臘味糯米飯等招牌菜不會下架。新店去掉了“港式”二字,菜單中多了河粉、泡飯和不少東南亞菜。新店的鰻魚煲仔飯、紫菜珠蠔仔、泰式海鮮粉和牛油果奶昔就好評頗豐。
平心而論,鵝夫人的環境服務品控都很均衡,福記的優勢則在口味與性價比,福記作為上海數一數二的港式茶餐廳當之無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