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竺筷
原產于杭州天竺山的天竺筷,其制筷技藝是杭州非文化物質遺產之一。據聞清乾隆年間,位于天竺山上的天竺寺,寺內和尚會到山中取竹制筷,供香客進食齋飯,因此筷子便有“天竺”之名。部分香客借由筷子祈求家人平安,并大量購買筷子贈予親朋好友,使天竺筷聲名遠揚。到了民國早期,天竺筷產業得到了長足發展,僅在大井巷一地(今吳山東北麓鼓樓旁)便集聚了十余家天竺筷作坊。當時的民國第一夫人宋美齡,更將天竺筷作為國禮,贈予各國政要及使節。
天竺筷選材講究,做工細膩。選用一到兩年天然細竹作為原料,經蒸煮脫脂、畫稿、磨頭、烙花、滾筷、磨腳、配對等工序后方可出品,不添加油漆涂料上色。每對筷子色澤淳亮,可見筷身的均勻木紋。而筷帽、篆刻、繪畫等元素裝點筷身,更賦予了天竺筷濃厚的文化氣息。
上世紀八十年代,機械制筷對天竺筷的發展造成了嚴重打擊。大量制筷作坊倒閉,使天竺筷一度匿跡。天竺筷的第五代傳人王連道,為了重振天竺筷名聲,于2006年重組成立杭州天竺筷廠,創立天竺山品牌。引進機械制筷、改進生產工藝,使天竺筷得以量產。目前正宗的天竺筷在各旅游區鮮有出現,僅有上城區慶春路93號天竺筷業門店提供專門銷售。大多數產品百元以內即可購入。
購買地址:部分特產超市、慶春路天竺筷業門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