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最佳觀景點,當屬上海大廈宴會廳。上海大廈原名百老匯大廈,1934年由英商所建,這座坐落于外白渡橋旁的大廈曾是上海的城市標志,也是老上海六大飯店之一,其17樓的宴會廳更是上海最早的高樓餐廳。國家領導人陳毅、周恩來、董必武、江澤民、朱镕基等,以及朝鮮勞動黨前總書記金日成、法國前總統蓬皮杜登、日本國前總理大臣小泉純一郎等多國政要,都曾登臨上海大廈宴會廳觀景平臺,以最佳視角俯瞰浦江。上海大廈以淮揚菜聞名遐邇,時至今日,17樓宴會廳依然是這座城市中高端淮揚菜的經典代表。
事實上,上海大廈共有兩個淮揚菜餐廳,一是17樓宴會廳,二是2樓的黃埔軒。兩個淮揚菜餐廳為同一個廚房出品,宴會廳為全包間,菜品精細度、環境與服務都要更勝一籌。上海大廈的淮揚菜廚房在過去名廚薈萃,其中最負盛名的便是淮揚菜一代宗師王壽山,他曾是京劇名角梅蘭芳先生家宴常用的掌勺大師傅,與梅蘭芳關系密切,他專為梅先生設計的核桃明蝦、雞茸扒魚肚、炒菠菜泥拼白燒豆腐、軟炸鴿蛋拼芥蘭菜等幾道菜,日后也成為了上海大廈的保留作品。如今的中餐廳主廚周偉浩是王壽山的關門弟子,在上海大廈任廚已有二十余年。
上海大廈的淮揚菜恪守傳統,菜風保守,淮揚經典“三頭一尾”,便是上海大廈的看家本事。“三頭”中最著名的一頭“獅子頭”,上海大廈的呈現堪稱完美,功夫火候到位,出品地道。選用的五花肉品質上乘,細切粗斬,并根據季節配置肥瘦比例,冬季是六分肥四分精,夏季是五分肥五分精。最后的打勻塑形環節,無論是摔打上勁還是調味打點,全程都由主廚周師傅親自上手,每個二兩,全憑手感與經驗。上海大廈獅子頭的肥瘦比例看似肥肉過多,實則慢燉四個小時后肥油早已化軟,賣相凹凸板結,入口即溶,腥膩之氣蕩然無存,盡得“葵花斬肉”之要旨。
“三頭一尾”中的“一尾”,即熗虎尾,一向也是上海大廈的名作。熗虎尾是揚州、淮陰地區的一道傳統菜,取鱔魚尾背凈肉汆開拌制而成。上海大廈的活鱔由專門的養殖基地提供,只只筆桿粗細,活鱔到店后在水池中豢養一周,吐凈泥沙,能較好地去掉鱔魚的土腥味。燙劃鱔魚時,只取其尾部六寸以上的一段凈肉,四斤鱔魚僅出一斤熗虎尾,成品醬蒜濃香,鱔尾肉鮮嫩油澗,軟而清口。“三頭一尾”的其他兩道,便是扒豬頭與拆燴鰱魚頭,其中的扒豬頭享譽已久,肉酥爛脫骨而只形挺括,軟糯醇口,風味交加,拆燴鰱魚頭同樣汁美濃鮮,素質過硬。
上海大廈17樓宴會廳與2樓的黃埔軒雖說同為一個廚房出品,但燒菜的技法、火候和用心程度,黃埔軒都要遜色17樓不少,人均三百的價格毫無性價比,因此,我們只將17樓宴會廳納入推薦。黃埔軒一般無需定位,而17樓宴會廳則只接受提前預定,由餐廳配置菜單,人均餐標最低為600元,如對個別菜式有特別要求,建議盡量提前2到3天預訂。搭乘電梯進入17樓需示明預約身份,由服務生刷卡。宴會廳7個包廂,裝潢雖老但風韻猶存,自帶觀光平臺,坐享黃浦江弧頂景觀,東方明珠、陸家嘴、外白渡橋與外灘景致盡收眼底。作為老國營酒店,上海大廈的服務則是徹頭徹尾的減分項,服務生毫無服務意識可言,態度木訥,業務生疏。
上海大廈的淮揚菜在如今看來已非頂級,菜風循舊,疏于創新,自然被后起之秀甩在身后,貴在仍能勤勉保持傳統做法,不失淮揚形意。相對而言,頂級景觀反而成了上海大廈宴會廳的誘人之處,但全包間和預約配餐制也使得宴會廳只能對家庭私宴或是公務、商務宴請敞開大門,動輒上千的人均價格,也著實不值得食客頻頻造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