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水門大橋下,湖光會館旁,一幢巴渝風情的吊腳樓,青磚木凳,簡單古樸又不失豪邁,紅色牌匾龍飛鳳舞地寫著三個大字:飯江湖。不少本地饕客將其作為長期飯堂,賈樟柯、孟京輝、史航等名人也曾光顧。
飯江湖面朝長江,自帶碼頭的江湖氣息。門口酒肆旗幡,墻上蓑衣斗篷,毛筆菜譜、石雕關羽像;掉了漆的八仙桌上疊著幾個土八碗和竹筒筷子,客人在四方桌上大聲談笑,不時端起土碗一喝而盡,熱鬧的景象與武俠小說里的酒館如出一轍。有趣的是,內廳墻上掛滿了客人酒后揮毫的書法,一副副狂草作品形如“鬼畫符”,隨意灑脫。其中一幅“背靠嘉陵江,喝酒當喝湯”的字句,道出飯江湖豪氣隨性的氛圍。
在保留江湖菜“重油重麻”的特點下,飯江湖的菜式更多偏向于家常口味,用料和做法更為簡單,樸實無華。作為推薦菜中的硬菜,袍哥鱔段在餐桌上的出場率很高。現點現殺的鱔魚混合花椒、藤椒,經過香油干煸后香氣撲鼻,上桌前再與蒜薹和泡椒爆炒,更添鱔段的風味,入口麻辣鮮嫩,盡得紅燒鱔段中“麻辣爽口、鮮脆嫩美”的精髓。另一道林中藕遇是巴渝地區經典的家常菜,但飯江湖把這道菜做出了自己的特色。與許多餐館使用白花藕切成細丁不同,飯江湖選擇口感軟糯、帶有麻點的紅花藕,經過鹵制后使用滾刀切成大塊。這樣的好處在于與臘肉爆炒時能更加入味,更具口感,是一道非常不錯的下飯菜。
茶樹菇松板肉和蔥香土豆泥亦是客人餐桌上的常客。前者以爆炒的方式將茶樹菇的水分逼出,干脆爽口;搭配的松板肉(即豬頸肉)肥瘦相間,既有嚼勁又有油香。不足的是調味過重,吃完后會有明顯的口渴感。蔥香土豆泥加入了豬油和咸蛋黃,這是其細膩口感的緣由;額外混合的榨菜在提供爽脆之余又能部分去除豬油的油膩,是個不錯的創新。這兩道菜均沒有辣味,不能吃辣的食客也能接受。
飯江湖的店員多為本地中年女性,手腳麻利,只是普通話不夠流利,對于外地人來說溝通可能稍顯吃力。值得留意的是,店內分為內外兩個就餐區,位于連廊的外部居高臨下,可以看到江景,就是周圍植物較多,易受蚊蟲滋擾,介意的朋友謹慎選擇。
飯江湖二樓是主打古川菜的八省會,兩者同屬一家,但風格各異,廚房和食材也彼此獨立。更多關于八省會的介紹可移步至重慶川菜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