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于近年席卷大江南北,強調鮮嫩肥美的潮汕牛肉,重慶人傳統上偏愛軟耙而大塊的牛肉,實在的口感更符合其豪氣的城市性格。受氣牛肉的老店位于大坪居民樓下,經常被慕名前來的食客包圍得水泄不通。值得注意的是,不少人將受氣牛肉與另一間同樣主打以牛肉菜式的“莽子牛肉”混淆,兩鋪招牌并不相同,稍加注意即可。
紅湯慢燉牛肉是一道傳統江湖菜,其講究將牛腩、牛筋、牛腱牛雜等部分燉軟燉耙,上菜時原汁原湯呈上,味道稍較其他江湖菜溫和,目的是保留牛肉的肉味。以燉牛肉為主打的菜館多開在小街小巷中,門面簡陋,但排隊的客人絡繹不絕,且多為本地人,可見該菜式在重慶人心中的地位。
受氣牛肉的湯底分為三種,麻辣、酸辣和清湯,客人可以根據自己口味選擇,其麻辣口味其實不算濃重,不妨體驗。牛肉方面,得益于老板之前在食品廠的工作經歷,店內選用的牛肉均經過挑選和加工處理,被去掉肉筋的牛腱子肉軟糯鮮香,符合川渝方言中“耙牛肉”的定義。除了牛肉,鍋內還有牛筋、牛肚等部位,共同特點是松軟入味,在香辣的紅油浸泡下,大塊的牛筋牛肚有著醇厚的鮮香,分量實在,令人滿足。店內的小鍋約為2到3位成年男性的分量,大鍋則適合4到6人食用,可另加配菜、蹄筋等。
雖然以“受氣”為招牌,店內的服務卻沒有重大缺陷,甚至還為客人準備了刀叉以方便切開牛肉。就是老店面積狹小,總共桌椅不超過七桌,往往還被熟客預訂(生客有可能無法電話預訂),導致不少客人只能在門外的梯坎前架起板凳小桌用餐,實在簡陋。對于環境較有追求的朋友,可以選擇觀音橋和彈子石的分店,但最好在11點(午市)和17點(晚市)前排隊拿號,以免等候較長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