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田店玄關是一副“三江之源”石基畫,色彩冷素,彰顯青海風情,與四周所掛金箔證書形成強烈對比。證書代表媒體、協會對餐廳的認可,而在地鐵施工期時常能保持賓客滿座則足以證明消費者的認可。
身為青海企業,中發源的餐飲業務卻在深圳打開局面,這間經營了25年的老店自有獨到之處。包容是深圳的城市標簽,食街小店即使同時經營“老北京”銅鍋涮肉和“正宗丹東燒烤”,食客們也不會因用餐儀式不夠隆重而皺眉。中發源入鄉隨俗,上午經營早茶,正餐也能見到青椒、酸湯、松鼠鱸魚等菜式,不過店內的蔥頭拱券與藍光穹頂裝飾則時刻提醒顧客這是一家西北餐廳,羊肉類菜式是店家招牌,也毫無意外地成為熱門之選。
羊骨棒在華南地區頗受追捧,在中發源就餐則不妨嘗試原汁小羊腿。同為骨棒,烹飪方法與西北地區所推崇的白灼更為接近。羊腿肉品毫無腥膻,燉煮火候恰到好處,肌肉纖維細如絲發卻不至松散,豪爽的食客生撕細抿,任由羊肉的鮮美與洋蔥清香在舌尖碰撞。追求清雅者也不必擔心,店家配置了餐刀,骨棒邊緣也由錫紙包裹,用餐過程不必接觸惱人的羊油。
每例羊小腿配有200多毫升的羊湯“原汁”,星點洋蔥丁與油花斑駁,頗有一菜兩吃意味,49元的價格盡顯實惠。羊湯最適冬季抱碗大飲,不過店家定位偏屬中高端餐飲,所配餐盆為橢球形,并且十分沉重,只能用調羹細品,不可體驗西域粗狂,略顯遺憾。對典型西北食客而言,羊骨棒的另一項遺憾則是脂肪偏少,手抓羊排則大可解饞,與原汁羊小腿相比更有大快朵頤之感,不過手抓羊排的出品不如小腿肉穩健,肥瘦比不是十分穩定,未免令人唏噓。
中發源的酸奶非常熱門,按輔料不同,細分為原味、果仁、藍莓、青稞四種品類,相比之下,售價僅為8元的青稞甜醅更值得嘗試,與河西走廊的蕎麥甜醅相比,青稞甜醅口感更沙,清甜解膩,是羊肉菜肴的絕佳搭配。青稞釀皮是由青稞粉制作而成,這道涼菜辣味不重,胡麻油非常香口,韭菜與面筋在香醋的澆灌下極具開胃感。青稞釀皮售價29元,與售價28元的青海風味涼皮輔料、制法相同,但更為罕見,并且堿味稍輕,因此我們更為推薦前者。青稞釀皮不適于對酸辣、重油口味敏感的食客,此類顧客若想體驗青稞味道則可品嘗青稞餅,這道主食與青海風味偏離較遠,口感與松糕相似,甜蜂蜜也掩蓋了谷物風味,不過對習慣于粵菜的消費者而言這或許是利好消息。
青藏高原總能讓人聯想到憨厚的牦牛,前往中發源品嘗牦牛的食客也大有人在。與多見的黃牛相比,牦牛肉的蛋白質含量、氨基酸豐富程度略有優勢,但嫩度較差,大理石紋評分較低,食用價值其實不高。好奇心旺盛者可嘗試野山菌爆牦牛肉,價格為祁連山野黃菇炒牦牛肉的1/3,黃菇又名黃綠蜜環菌,是青海“特產”,人工培育手段尚不成熟,干黃菇零售價有時高于1元/克,價格虛高,風味如何還看個人偏好。
中發源并不滿足于中低檔西北餐廳,特意拉來澳龍、海參撐場面,但包廂空間偏小,燈光昏暗,商務洽談略顯憋屈,10%的服務費并未換來足夠舒適的空間。不過店員服務意識可圈可點,景田店顯然是朋友聚餐、家庭聚會的好去處。除服務周到外,中發源在品控管理方面也有深厚積累,作為大型集團公司,中發源擁有獨立的食品生產鏈,所有羊肉均從青海發貨。青海羊名氣不比內蒙古、寧夏羊,但近幾年化隆羊、都蘭羊、茶卡羊名頭大盛,這些橫空出世的品類與《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規定》關系密切,其含義類似戶口,僅能代表羊的出生地,青海羊其實與藏系綿羊更為接近。與品種相比,脂肪才是影響羊肉風味最的直接因素,中發源廣泛選取羔羊肉,并且適度脫脂,這里的羊肉鮮美,能夠迎合絕大多數消費者,而對于無羊不歡的老饕而言,中發源的羊肉風味偏淡,不夠解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