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指的是杰出戲曲家梅蘭芳。顧名思義,梅府做的是梅蘭芳家傳的菜肴。因機緣巧合,梅蘭芳之子梅葆玖將梅府家宴開在北京,十幾年來,各方食客絡繹不絕。
梅府家宴的前身是貝勒爺側(cè)府,并非梅蘭芳故居。這里就像梅蘭芳的私人小型博物館,一切物件擺設都記錄了他生平大事、趣事,也是中國戲曲發(fā)展的縮影,而重頭戲當然是宴食。但梅府家宴不似北京多數(shù)情懷堆積、名人效應的私房菜那樣菜品平平。梅府菜式保留經(jīng)典,也有改良創(chuàng)新,搭配西餐做法,很有活力。
梅蘭芳生前十分重視保護嗓子,家廚王壽山做淮揚菜為主。他曾為梅蘭芳做了十幾年菜,梅蘭芳回京后,他后來在上海大廈擔任主廚?,F(xiàn)梅府的廚師是王壽山的第三、四代徒孫,制作沿襲當年,火不會很大,不會爆炒得很厲害,原料也選取得非常講究。食材切配、時間控制、火候控制有嚴格的規(guī)范,注重原味,低脂、低鹽、低糖、無麻無辣,每道菜都經(jīng)得住慢嚼細品,不驚艷,卻余味悠長。日常習慣了重口味的食客,吃起來會是別樣的精致體驗。
梅府菜品不追求過于精致的擺盤,更多是一道菜口味的精細,到一桌菜的均衡搭配,白桌布白餐具,色彩清雅,賞心悅目。橙香干絲、龍須魚絲、綠葉一方酥都是菜單上南方菜系有名的幾樣,梅蘭芳最愛喝的鴛鴦雞粥,至今備受食客推崇。
有趣的是,梅蘭芳當時身邊的琴師徐蘭沅做得一手好菜,徐家兒媳婦宋喜珠深受熏陶,現(xiàn)給梅府當顧問。所以,梅府現(xiàn)在北方菜大部分傳的還是徐蘭沅的手藝,花雕羊肉、翡翠牛肉粒、荷塘月色、金玉滿堂都是梅府的北方菜代表,這些菜沒有過于油膩和刺激的口味。
梅府與北京的幾大高端私房菜一樣,按位收費,人均500、800、1000、1500、2000、3000元(不含酒水,全單加收10%服務費),菜單由主廚擬定,梅府妙在根據(jù)季節(jié)、氣候、時令制定菜單(客人進院,可以看到掛著的時令方木牌)。團購網(wǎng)有一份精品雙人套餐,588元,菜單三個月?lián)Q一次。
客人訂餐時,服務員不會告知菜單,但無論哪種套餐,都基本涵蓋前菜、熱菜、湯、主食、點心、甜品,除主食、甜品外,多數(shù)菜品都是例盤。套餐的前菜三味碟也是固定的,分別是本幫醬鴨、雞汁百葉包、鹵豆芥欖,還有梅府贈送的海帶碟、花生碟,有涼有熱,清爽開胃。到店才會看到菜單,由書法老師用毛筆書寫在一張紅色的宣紙上,或是一把印有梅蘭芳先生手繪梅花折扇,客人可帶走。用餐期間,會小聲播放梅蘭芳的戲曲。
梅府有三進院落,分別是梅廳,蘭廳和芳廳,有雅致的包間、散桌。吃罷梅府管家會帶你逛一逛院落,講解梅蘭芳一些事跡。走道盡頭一玻璃櫥柜展示一身華麗戲服,那是梅蘭芳當年唱《貴妃醉酒》所穿的行頭,還有梅蘭芳用過的老唱機、老唱片、卓別林送的老式照相機、許多老照片。院中棗樹已有兩百多年樹齡,槐樹更有四百多年,樹下停的是電影《駱駝祥子》用過的道具黃包車。庭院錯落有致,清幽質(zhì)樸,令人心曠神怡。
該店服務上佳,餐前至少兩次致電確認。上菜自報菜名,用餐時察言觀色,服務妥當,令人舒服。體驗稍欠的是,散桌臺面不大,撤盤較快,略顯匆忙。
梅府靠近后海和恭王府花園,去走走比較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