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甬”,是寧波的別稱,因而寧波菜也稱“甬幫菜”,餐廳取名“甬府”,自然主打的就是寧波菜。寧波臨海,擅烹海鮮,重食材,重原味,口味講求咸、鮮,與杭幫菜、紹興菜、溫州菜都不盡相同。在上海的甬幫菜餐廳中,甬府是最早嘗試甬菜精巧化、并且將精巧化做到極致的一家,從食材到手法,甬府都算得上上海最出色的餐廳之一。2018年,甬府獲米其林指南一星推薦,成為目前唯一一家入選米其林指南的甬菜食府。
甬府的老板翁擁軍和后廚都是清一色的寧波人,主廚王東海在寧波當地從業已有二十余年,2011年隨老板來滬開創甬府,執掌后廚至今。2014年,甬府搬入錦江飯店錦北樓,余秋雨題贈“甬府”二字,再加上老飯店底蘊加持,餐廳自此正式在高端市場站穩腳跟。
甬府對食材把關甚嚴,土菜原料均來自寧波,海鮮均來自東海,每日新鮮到店。大黃魚是甬府的賣點與亮點,事實上甬府選用的黃魚并非嚴格意義上的野生,而是海水放養的岱衢族大黃魚,這種黃魚在目前育種黃魚中品質最優,最接近野生黃魚。中秋至清明前為岱衢大黃魚的產季,甬府每天能在寧波收入幾尾超過兩斤的黃魚,一路快馬送至上海。面對叫價數千元的大黃魚,甬府的做法是簡單的魚湯堂灼,整魚開片上桌,派頭十足,魚片與雪菜、筍絲、年糕一同投入小黃魚吊出的高湯中烹熟,盡顯本味。
入席甬府,定要以冷菜打頭,咸嗆蟹、寧式十八斬、寧波烤菜、手撕羊尾筍等,便占去了寧波菜一半的精妙。烤菜最先上桌,寧波特產天菜芯由小火煨至醬色,調味適中,不油不膩,最宜開胃,擺盤也心思獨具,瓷碗輕巧一盅坐在淺盤魚池內,兩尾金魚水中暢游,將原本菜相黢黑的烤菜襯得光鮮奪人。寧波靠海吃海,光是蟹的吃法就有十余種,紅膏嗆蟹便是一道經典的“大下飯”。白蟹選用舟山嵊泗的頂級野生紅膏蟹,急凍腌漬,蟹肉更綿,蟹黃更膠,咸鮮酸甜多味一體。寧式十八斬更是考驗廚房刀法的功夫菜,紅膏蟹斬作塊塊均勻的18細件,塊塊帶膏,不經腌制,直接嗆料上桌,咸度也因而較之傳統咸嗆下降不少,完美演繹生食本味。寧波菜以咸味最為突出,道道是“壓飯榔頭”,甬府對每道冷盤的咸度都進行了適當降低,滋味更加輕盈復合,減輕了食客的口舌負擔。
甬府的海鮮檔云集了寧波周邊品質最佳的海鮮。這里的蟶子選用的是寧海聞名遐邇的長街蟶子,體大殼薄,肉質肥壯,鮮味拔群,“中國第一蟶”名不虛傳,白灼鮮美最佳,豉椒、辣炒也不遜色。慈溪三北鎮的海瓜子與黃泥螺,都是當天捕撈當天送達,凌晨從漁民手中購入,當天便能呈上餐桌。砂鍋焗梅魚、抱腌白鯧、干煎帶魚、家燒小黃魚、椒鹽水潺、鹽烤黃金螺、上湯香螺等,各盡其妙。迎合市場而生的冰醉小龍蝦,也在甬府的手筆下成為一道招牌力作,餐廳在淮安金湖長年包租龍蝦田,自產自銷,均重2兩一只,即便是冬季,最大也能有1兩半的個頭。小龍蝦煮熟后用窖藏黃酒醉糟,冰鎮上桌,腮白肉緊,蝦黃爆滿,堅挺篤實,滋味不亞海鮮。東海有禁漁期,想在甬府品嘗東海海鮮,以秋冬春三季為最佳。
寧波土菜以一品芋艿羹居首,芋艿只取奉化農家種植的名品芋,品種純正,口味香滑黏糯,加入寧波蝦籽醬、蟹糊醬與南乳醬,與豬油渣一起熬成湯羹,綿稠細密,鮮美一絕。寧波湯圓用料講究,糯米均是慈溪現年的新糯米手磨而成,黑芝麻也是安徽鄉下收來,豬板油黑芝麻當天現制,是一道實實在在的飯后甜點。寧波粢飯糕和苔條餅,想必老上海口味對此也不會陌生,甬府的出手可圈可點,實屬一流。
甬府坐落在錦江飯店錦北樓12層,電梯到店,迎面便是余秋雨手書“甬府”二字,9間大小不一的包房左右排開,滬上風情貫穿其間。大廳僅有六桌,包間格調高雅,金絲刺繡墻紙、紅木臺面、老式的實木墻圍、奧地利水晶燈等,盡顯十里洋場的舊日奢靡,就連餐具也是愛馬仕定制的骨瓷套具。服務向來是中餐的弱項,甬府的服務算是中餐廳的一流水準,服務員身著西服與旗袍,親切專業,經驗豐富,眼色一流,服務費為15%,可免費開酒兩支。甬府停車頗成問題,老錦江地面管理混亂,車位難尋,車費無論時長40元起步,且用餐無停車券,周邊酒店也難覓一位,建議地鐵或打車出行。
此外,2017年年底甬府在長寧開設了一家分店,坐落于龍柏飯店2號和3號別墅內,這里曾是泰晤士報報社和美豐銀行的所在地,目前設有四個大小不一的包房,相比錦江飯店老店,龍柏店為獨棟洋房,環境更加私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