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廂藏身于虹橋路996弄里的一落老洋房,是一家以甬幫菜為底子的私房菜餐廳,“九廂”是“酒香”的諧音,取“酒香不怕巷子深”之意。老房子原是山西名帥閻錫山在上海的公館,九廂的老板接手后對其進行了修復與改造,于2017年7月開業。
改造后的閻錫山公館煥然一新,外墻是低飽和度的紅色,不失韻味,內部墻面潔白素凈,扶手與盆器鑲金點綴。包間內是大理石臺面與玫紅色的墻擋,亞克力材質的座椅與水晶燈,G20國宴同款的餐具“西湖盛宴”,雖然個性十足,但頗似網紅調性,不免讓人擔心出品是好看不好吃的“創意菜”之流,好在九廂實力足以自證。
九廂的主廚胡彬彬是寧波人,雖非科班出身,但從小隨叔伯輩在農村走穴做宴,對于鄉野“甬味”有深刻的理解與烹飪經驗。寧波菜是九廂的基礎,但主廚也將西餐和粵菜的料理方式融入餐廳的菜品中。餐廳不設固定菜單,但設有固定餐標,5人以下就餐一律3000元一桌,5人以上同行,則有每人588元、788元、1088元三檔價位可選,需提前預訂,預支定金,餐廳根據當日食材配置菜單。包間只有5個,常常訂滿。
落座伊始,餐前水果奉上,女士入席附贈玫瑰露一份,頗見誠意。前菜冷盤常見常新,海蜇頭、芝士南瓜、蜜瓜火腿、落花生等,擺盤精巧,不乏精品之作,其中的海蜇頭部位極佳,厚如鳳爪,脆彈有嚼勁。落花生噱頭十足,鵝肝經零下180度的低溫液氮處理,塑形為花生狀,擺盤精致細膩,入口冰爽,鵝肝回味悠長,但細膩與質感不足,形式高于內容。
甬菜嗜海鮮,東海海鮮自然在九廂的菜單上占據重要位置,海貨每天凌晨從寧波象山漁民處直接收購,5小時內到店。漁獲材料每日不同,菜單也據此調整。主菜經典百秒黃魚,選用的就是當日新鮮就撈的小黃魚,略經鹽腌晾曬,石鍋百秒燜熟,魚肉堪堪斷生,細若無骨,雪菜溫咸調和,打底的雞湯雖然鮮美,卻也稍嫌搶味。家燒鯧魚也是當天捕撈的白扁鯧,烹調另有魚湯加成,墊底的寧波年糕也是菜中亮點。廂房帶魚是斬段干煎與細卷油炸兩味一盤,干煎的帶魚略經腌制風干,肉味更濃,肉卷的帶魚則是去骨剃肉,卷起油炸,火候到位,油感適中。海捕蠶絲蝦則是創意料理,新鮮東海明蝦打成蝦膠,再塑成蝦形,綴上蝦尾,裹上糯米紙油炸,酥脆彈牙,紅醋也是點睛之筆,醒味兼解膩。
寧波人食蟹花樣百出,熗蟹、熟醉蟹、倒篤蟹、十八斬、蟹骨醬等傳統寧波菜,都有可能在九廂的菜單上出現。陳年太雕蒸大白蟹便是老派的倒篤做法,土語“倒篤”意指倒立,白蟹大刀一斬為二,蟹腳朝天倒插在蛋羹上蒸熟,選蟹肥碩壯實,肉帶蟹黃,花雕微甜深沉,絲縷入味,底下的蛋羹也被蟹肉的鮮味喂飽,精華齊聚。蟹骨醬則是漁家土菜,蟹肉連殼切塊,蔥椒、姜蒜爆香,配以料酒、醬油與陳醋,口味酸甜,咸辣適口,調味水準尚可。古法醉蟹選太湖二兩半左右母蟹制作,河蟹不宜生吃,九廂便將其煮熟再醉,酒味清淺不少。
寧波海鮮之外,甬味芋艿羮、火山巖牛肉、墨西哥爵士鴨、象山米饅頭、蔥油雞、羊肚菌鮮魚湯等也常配入菜單,或是寧波風味土菜,或是海派中菜,口味中規中矩。
總體而言,九廂的菜品口味尚可,造型出眾,精致美觀,廚師在傳統甬幫菜的簡單技法基礎上嘗試了更多的烹調手段,誠意十足,工于細節揣摩,但部分菜品的調味略帶刻意感,少了些許對食材本味的天然尊重,甜品也是餐廳的弱項。不過瑕不掩瑜,九廂的整體用餐體驗讓人滿意,服務用心細致,態度熱情親切,用餐節奏錯落有致,體驗舒心。餐廳的性格與氣質也頗有特點,尤其值得情調優先的食客專程探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