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平行志愿分595,2017平行志愿分595.5,這樣的成績甚至超過了建平在“中考修羅場”大浦東的錄取線,位居全市第三;17年度北清復交(含醫)錄取率33%,交附嘉定一路高歌猛進,拿出了僅次于四校和七寶,遠超其他市重點的好成績,而這批畢業生在入校時均在八校水平左右,升學質量則接近本部,教學性價比極高。
四校分校剛剛推出時,不少家長便提出了質疑,師資能否保證,高考成績能否向四校看齊。其實,四校分校并不是加盟店或連鎖店的性質,上海市教委在2017年特別明確了上海市重點高中的分校區屬于本校范疇,不得獨立稱為市重點高中,但是與本校享受同等市重點高中政策,簡單來說四校分校從各個方面都享受著和四校同等的優勢待遇,我們甚至可以理解為,四校考慮到許多學生住得遠,所以在郊區建立一所學校,這所學校本身就是四校,不是什么新學校。
交附嘉定初成立時便引進不少本部教師,目前教師隊伍中有22人曾獲區學科帶頭人、首席教師或骨干教師稱號,這也組成了交附嘉定最重要的辦學力量之一。除了扎實的師資外,交附嘉定的一切風格都與本部截然不同。本部以素質教育為主,力求在輕松活潑中考出好成績;分校則是出了名的作業多,考試難,管理嚴格,學生苦不堪言,科創實驗班的平均睡眠時間只有6小時,基本上以上中與華二作為模板進行復刻。老師盯得緊,學生肯努力,帶來了交附嘉定低開高走的穩步上升,不過在競賽方面還稍顯稚嫩,一是學校尚無相關培訓配置,二來競賽生大多分流去了上中和華二,即使來了交附也優先選擇本部,因此在各大競賽中鮮少見到交嘉身影。
交附嘉定的社團不少,PM社主攻photoshop,聯合創新社著力攻克各大科創比賽;OM社隊員參加全國DI創新大賽勇奪桂冠 ;辯論社、《洪谷之音》校報、國球社、學生公司、模聯、器樂社等也非常有朝氣。學校還會舉行烈焰杯足球賽和凌云杯籃球賽,其他多是一些社會觀察或參觀類實踐,活動較其他學校來說相對匱乏,主要精力還是放在學業鉆研上。
“吃在交附”名聲響亮,分校伙食也可圈可點,大葷類有烤雞腿、紅燒大排、口水雞、珍珠丸子等,售價4-5元;小葷類多是菜炒肉,3元封頂;另外還有面點和小西點供應。由于是新校區,宿舍條件不錯,4人一間,含獨立衛浴;寢室內有信號屏蔽器,相當于防沉迷裝置,學生無法在宿舍內流暢觀看視頻和游戲。
每年的科技節是交嘉的重頭戲,也代表自主招生戰役正式吹響號角。科技節最開始的目的,只是為了吸引上海初中生的目光,進而認識這所學校,招徠優秀生源,如今越辦越好,成了各校學子摩拳擦掌的一大科創擂臺。科技節主要由名人講座、學校科技成果和優勢展示,以及一系列科技體驗環節組成,邀請陣容也都是在初中就讀期間曾獲科技方面競賽獎項,或者在發明創造方面有一定的成果的學生,如市北理、蘭生復旦、張江、華育等校的優秀學子。其中的擂臺賽比較重要,主要考察語數英三科,數學最難,接近大同杯水準,所有試卷要在85分鐘內做完。本次考試后不會直接錄取學生,而是將成績作為參考,并對資優生參加3月交中正式自招時給予少許優惠。
交嘉正式的自招日期與總校保持一致,題目、考核方法、考試流程也與總校完全一致,按競賽初賽難度設置,語數外各100分+科學素養100分(科學素養包含數學50分、物理30分、化學20分),題量大時間緊。不過交嘉允許沖考,沒有自招邀請函的學生,來一個放進去考一個,非常人性化。交嘉也是四校分校中唯一一所提供平行志愿錄取的學校,但名額很少,幸好與本部享有同樣的招生政策,本區優秀生源也可通過零志愿進入交嘉。必須注意的是,嘉定區原來的教育資源不算優越,嘉定人民心中老牌勁旅——嘉一中的光環已經褪去,交嘉的入駐猶如打入一劑強心針,但區內名額不多,因此如果沒有考上交嘉,更建議通過零志愿、自招和跨區考進入外區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