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書店,顧名思義,是指主要銷售古舊書籍的店鋪。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舊書書店在南京可謂是風生水起,如今卻在逐漸衰敗,數量所剩無幾。位于楊公井的古籍書店南京舊書書店的代表,也在一定程度上象征著老南京人的讀書情懷。
對于讀書愛好者來說,古籍書店不得不逛。古籍書店是南京現存最老的書店,于1956年由南京12家私營古、舊書店合并而成,書店前身是中華書局南京分局。古籍書店最初主營歷代雕版、活字版、鉛、石、影印本等書籍,在全國享有較高的知名度。書店如今的人氣雖大不如前,但仍有不少高校教授、古籍研究所的專家前來尋找資料。
書店設有兩層,一樓主要展示新書,大部分為文學、史學類圖書,均來自中華書局、上海古籍出版社、齊魯書社等古籍出版社。此外,書店還出售碑帖、工具書等,可供讀者取閱的樣書不多。古籍書店的一大特點在于圖書種類豐富,在這里,讀者可以尋找到不少在其它書店不常見的圖書,例如各種連環畫。二樓主要經營舊書,包括線裝古籍、碑帖拓本、字畫等,此外還設有特價書區,特價書有五折、七折兩種。特價書多為出版社的庫存書,圖書類型多樣,質量參差不齊,總體一般。相比較一樓,書店二樓的圖書陳列混亂、隨意堆積,不方便讀者找尋。
古籍書店是南京最全的線裝書店,店內所藏線裝書豐富、齊全,約有十余萬冊,在書店一、二樓均有分布。書店的線裝書皆為經典圖書,如四大名著、《說文解字》、《楚辭集注》、《蘇東坡集》等。古籍書店不乏年代久遠、極具收藏價值的珍貴圖書,書店在二樓設有一間“耕硯齋書廊”,專售古籍善本,即經過嚴格校勘、無訛文脫字的古代書籍,這類書籍的時代下限一般在乾隆六十年,書廊內還藏有兩大鎮店之寶:萬歷年間的《江寧縣志》、《甘熙手稿》孤本。
環境是古籍書店的一大短板,書店環境簡單、樸素,未設閱讀位,閱讀體驗感較差。書店無太多文創產品,不過在書店在一樓辟“信古齋”,用以展示名人書畫、古玩雜件,并出售文房四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