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缽缽”是四川方言,指圓口、深腹的平底陶盆。缽缽雞則是四川流行小食,在更多的地區,缽缽雞是一種以雞肉、雞雜為主的涼拌菜。但樂山缽缽雞的形式大為不同,該地偏好以竹簽串肉,再浸入調味湯料,食客自取任食,以竹簽數計費。目前樂山流派是成都缽缽雞的絕對主流,其菜式已不限于雞肉,調料種類也愈發豐富,可視為一類冷鍋串串。樂山對成都餐飲有諸多貢獻,恰似順德與廣州的關系。
樂山鮮知味缽缽雞的火爆程度不亞于葉婆婆缽缽雞。2011年小店僅有兩個鋪面,門口置缽盆5、6個。2018年時,店家則已經過貪吃蛇式擴張,四座門臉聯排而立。小店在晚間幾乎保持人聲鼎沸,臨街桌椅雖然簡陋,但餐位充裕,加之翻臺率高,因此排位情況并不十分嚴重。
店家提供紅油、藤椒兩種風味。與普通串串配料相比,缽缽雞的紅油湯汁帶有大量芝麻。藤椒則主要流行于中國西南(川、渝、滇)山區,日前也是新派網紅調味品。其風味比紅花椒更清香,也不像青花椒帶有苦澀感,本地食客能輕松分辨藤椒與其它花椒的風味區別。鮮知味缽缽雞的藤椒配料是由雞湯、鹽、糖等配料混合而成,油脂含量顯著少于紅油湯汁,比紅油汁料更清淡。藤椒蘸料是缽缽雞的風味名片,不容錯過。
缽缽雞鋪的串串已實現多樣化,但仍以雞湯為底料之一,因此通常出品雞湯泡飯、泡菜等,這是缽缽雞鋪的必食項目之一。若不以飽腹為目的,則不妨選擇鮮知味的湯泡白菜。店內各類串串品控穩定,去骨雞腳較為罕見,雖然個頭不大,但免去骨骼干擾后,小小雞腳帶來不錯的滿足感。小店自助取餐,翻臺率高,補餐快,但難免帶來串品不夠入味的弊端,建議在餐盆內澆蓋些許汁料,以便提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