熨斗糕是重慶上世紀80年代前后的知名早點。由于其烙制的器具很像老式熨斗,因而得名。原料則為加入白糖、雞蛋及醪糟的米漿。制作時將米漿倒入烙具上的圓孔中,將米漿烤至漿液封皮、兩面呈金黃色時即可,口感外脆里嫩、清甜芳香。與油茶、糯米團相比,熨斗糕的制作相對復雜,制作期間需要反復攪動糕體,保證其熟成穩定、受熱均勻,操作十分繁瑣,出餐效率低下,絕大部分早餐鋪子已放棄售賣。目前,重慶市內僅有少量攤檔專門售賣熨斗糕。
位于解放碑的啞巴熨斗糕,是重慶熱度較高的熨斗糕攤檔之一,由一對聾啞老夫妻經營。2012年,重慶晨報以“聾啞夫婦倒騰解放碑最后的熨斗糕”為題,對攤檔進行專訪,引起不少市民注意,并自發前往攤檔購買熨斗糕,以期“搶救”這道曾風行一時的經典小吃。如今,攤檔仍活躍在解放碑瓷器街附近。
受市容規管限制,啞巴熨斗糕只能維持在早高峰時段(6:00-9:00)經營,未能因應解放碑的豐富客流延長開檔時間。另外,攤檔的經營地點并不固定,想要前往光顧的食客務必預留充足時間尋找,以免撲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