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沙坪壩區龍泉路七十一中旁的好吃狗,是附近街坊的集體回憶之一。其最早的店名“小五角”,曾隨物價上漲而改成“小一塊”。直至小店無法再以單一價格統一售賣小食,被迫易名“好吃狗”,巧取其重慶話“貪吃鬼”之意。
忠于傳統是好吃狗的一大特色,店內幾乎每道餐品都能吃出濃重的傳統韻味。人氣最高的各式燙菜,將海帶、藕片、苕皮等小菜落入火鍋湯料汆煮即可出餐。它們味道雖談不上出眾,但卻早已被街坊的味蕾熟悉。在八九十年代的重慶,街頭仍有不少主推燙菜的小吃店經營,它們隨著時代發展而逐漸式微,慢慢消失。涼糕則一反時下常見的大米原料,改用貼近傳統口味的糯米,出品比一般涼糕更加軟糯。冰粉更直接以舊式做法制成:以薄荷牙膏代替石灰水作為冰粉的凝固劑,使出品帶有冰涼爽滑的牙膏味,吃起來相當帶感。
好吃狗的門面僅有數平米大小,幾乎全被挪作廚房之用,座位則零星布置在店外的桷角樹下,與周遭街景融為一體。這里承載了無數居民的生活軌跡,如今依然廣受歡迎。如果有幸路過,不妨試著挖掘那份傳統重慶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