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登米其林必比登的T For Thai沒有打算做百分百正宗的泰國菜,它出自滬上老牌法餐“古銅”的老板兼主廚Michael Wendling之手。雖說Michael曾為了學習泰餐而跑到曼谷學做菜,但其對于香料的運用還是謹小慎微,心中有一些泰國的符號化配料,卻終究不敢放手,還是習慣于以固有思維、法式框架來設計菜肴。
前菜中,以牛肉色拉的表現最能體現主廚的風格。牛肉僅用火焰炙烤過表面后切塊,內部仍是嫩粉色,兼具火烤的熏香和生肉的腥美。再以青檸汁增酸,構成主導風味,輔以洋蔥、青蔥和炸蒜,甚至用葡萄來增加淡雅的甘甜,簡單卻立體地構筑起這道東南亞風格的涼拌牛肉,而菜單上的檸檬葉、薄荷與香茅這三種標志性的泰國香料,卻絲毫不見影蹤。
明蝦西柚色拉則佐證了Michael的另一個對泰料的理解——水果入菜,這跟他的法國背景也有一定關系。這道菜中鋪滿了酸甜微苦又飽滿多汁的白柚果肉,并用烤椰絲和花生碎增加香脆口感,大蝦煎過因此帶著微焦香氣,只不過數量實在太少,容易讓人誤以為是在吃柚子果盤。Michael這次連調味都簡略了,因此口味僅依靠食材本身提供,回味略寡。
而冬陰功和咖喱這種極度依賴香料的餐品也都做了改良。冬陰功加入了大量椰漿,導致口感溫潤柔和,幾乎喝不到一丁點酸辣感。雖然南姜、香茅和檸檬葉都在,但作用似乎只是湊個熱鬧,并沒有帶來實質性的口味助攻。紅咖喱與綠咖喱味道都不差,只是在T For Thai都被抹去了棱角,香味淡薄,沒了區分度;前者與鴨肉同烹,鴨肉干柴量少,比起綠咖喱和泰國茄子的搭配遜色幾分,而泰國茄子又需要進口,成本略高,是可以用來判斷一家餐廳是否肯下本的標桿,因此值得一試。
T For Thai溫和的西式改良不算惱人,保留了異國情調,又因更圓融的調味具有更廣闊的普適性,“法風泰餐”也可以成為一種很有意思的融合菜系。讓人歡喜的是,T For Thai在室內設計上也下足了功夫,整體風格現代、簡約、多彩又卡通,天花板上的波浪板是泰國路邊攤或違章建筑常用的遮陽板,墻上的攝影制成了燈箱,使得空間更有層次。門口停著兩輛曼谷街頭的Tuk Tuk車,曼谷風情卓著。更重要的是,T For Thai對于家庭就餐非常友好,每到周末中午,店內便會單獨辟出一塊兒童活動區,擺有帳篷、地墊、電視及各種玩具,玩心重的孩子可以玩上許久,也讓家長得以閑下來休息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