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鴻興是蘇州的一家老牌面館,它創立于1938年,已有80年的歷史。在蘇州眾多“興字頭”面館中,論資歷與規模,朱鴻興都能名列前茅。在蘇州本地作家陸文夫的小說《美食家》中,主人公起床后的第一個念頭就是去朱鴻興吃面,足見它當年的名氣。如今,朱鴻興更是將分店開至南京、無錫、鹽城等地,足跡覆蓋江蘇。
為了把控菜品的口感和質量,朱鴻興于2007年建立了自己的中央廚房和配送中心,湯料、燜肉、蝦仁均做成半成品,統一配送至各門店,這一舉動在蘇州當地兩千余家面館中并不常見。只是,它的收效甚微,朱鴻興的面點在它的高速發展中并未保持口感的始終如一。原因在于看似簡單的蘇式面實則要求繁多,例如撈面這一不起眼的動作就會對面的出品產生很大的影響。
朱鴻興的菜式品類繁多,除了常見的幾種澆頭,豬肝、京醬肉絲、腰花也都位于菜單之上。其中,凍雞面是朱鴻興的金字招牌。凍雞是由低溫下膠原蛋白凝結而成,因此它也只在冬天有售。凍雞選用8至12個月的公雞,經過浸、漂、洗、焯、焐數到工序后,裝盤自然結凍而成。它的外觀晶瑩剔透,雞肉在肉凍中若隱若現,當中還有紅色枸杞點綴。淡黃色皮凍在入口后就化作了雞湯,鮮味十足,所選雞肉也是十分細嫩,吃起來略帶嚼勁。凍雞面一定要用過橋吃法才算正宗,切不可將凍雞直接泡入面中,一口凍雞一口面,待凍雞的鮮香在嘴里化開,再挑上一筷子面,層次感豐富。不過,這碗面并不是每家朱鴻興都有供應,僅在齊門路店有售。
朱鴻興目前在蘇州擁有數十家分店,各家層次不一。其中齊門路店出品最為老道,仍舊保持著較高的水準。這家店灰墻黑瓦,在路邊很是顯眼。店內環境干凈整潔,燈光通明,就餐感受一流。服務也非常復古,僅收現金,不支持手機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