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ONEGRILL火山巖扒房是創立于1985年的澳大利亞餐飲品牌,2010年在山城開設分店,開業之初曾因餐廳消費過高而備受質疑。為了讓重慶食客了解高端西餐,老板湯博森在營業初期每天都到餐廳坐鎮,為客人講解菜品的做法、原材料的供應、乃至食用方式,成為佳談。
火山巖扒房的特色便是采用從澳大利亞進口的火山巖對牛排進行炙烤。火山巖經電焗爐800℃加熱12小時,自身溫度直達420℃。新鮮生牛排外層在幾秒鐘內便被煮熟,牛排內部嫩度極佳,汁水得到較好的保存。火山巖能保持20~40分鐘的燒煮能力,因此開店之初餐廳便以現場烹飪牛排的賣點吸引多位食客前來消費。一些食客認為餐廳現場使用火山巖烹飪的做法頗有情調,但也有部分食客抱怨大廳內油煙問題較為嚴重。現如今餐廳早已取消現場烹烤牛排的環節,但火山巖炙烤牛排的手法仍得以保留。
火山巖扒房西式正餐以餐前面包、頭盤、沙拉、餐湯、主菜、甜品的形式展開,嚴格遵循Fine Dining出菜順序。食客從椅子左邊入座,將餐巾對折疊放于膝上即可準備享受大餐。僅餐前面包,火山巖扒房便提供了蜂蜜醬、菠蘿醬、黃油、美乃滋、草莓醬共5種醬料,相比其他普遍只選用黃油的業界同行照顧到了更多食客的口味偏好,食客只需用手將面包撕成小塊,后用奶油刀涂奶油到面包之上便可進食。上好的餐前面包需做到外脆內嫩,但火山巖扒房的面包脆度過高,甚至有些發焦,觀感不佳。接下來的菜品需要食客拿起刀叉,謹記左手拿叉,右手拿刀,其中右手食指壓著刀叉背柄來使用方能使力。頭盤由煎鵝肝、扇貝、意式大蝦組成:焦糖蘋果、堅果點綴鵝肝之上,再淋以黑加侖櫻桃汁,鵝肝外皮稍顯脆實,三種配料味道相互交融,咬破外皮后,滑嫩如泥的鵝肝也瞬間充盈口腔,清奇口感激活味蕾;卡塔菲脆皮扇貝鮮度明顯,在蘑菇、干邑海鮮汁等點綴下甘醇嫩爽;而意式大蝦的煎炸火候明顯過度,蝦本身的鮮味也被黑松露等醬料掩蓋,在頭盤中不甚出彩。餐湯以龍蝦湯為最佳,湯中龍蝦香味與干邑奶泡的奶香味得到有機結合,令人食欲大增。
西式正餐重頭戲自然是主菜,火山巖扒房主菜皆為“石燒經典”(即使用火山巖炙烤的牛排)。餐廳選用不超過36個月大的澳洲和牛,確保肉質鮮嫩。和牛在屠場分解后十五分鐘內便放入相應保鮮庫,后空運至重慶,運輸過程中的保存溫度被控制在0℃到4℃之間,無需化凍,肉質保存極佳。牛肉熟成有干式、濕式兩種方式,前者有工藝繁瑣、成本更高的特點,只有北京、上海、香港最頂級的幾家西餐廳才選用了這項工藝。重慶西餐整體消費水平較低,因此業界統一采用濕式熟成工藝,火山巖扒房也不例外。澳洲和牛牛肉品質以M1~M12的級別進行劃分,以M12為最佳。火山巖扒房等級最高牛排為M9西冷以及M9查克短肋扒,又以前者最受食客推薦。服務員會詢問食客偏好的牛排熟度,建議對牛排了解較少的食客選用7分熟度。西冷牛排厚度較大,外延一圈白色肉筋提升了咀嚼韌度,內里一絲粉中帶紅,嫩鮮無腥的口感非常迷人,蘸上餐廳特制的黑胡椒汁香味更足。
在服務方面,火山巖扒房可根據食客的需求提前布置餐桌,比如餐廳會為戀愛紀念日的食客在餐桌上擺滿紅色玫瑰花瓣,還可擺出桃心等造型;嬰兒座椅則是為帶baby就餐的食客準備的,這類簡單的餐桌布置皆無額外費用。餐廳菜肴大多為現場烹飪,用餐時段上菜速度較慢,服務員會按順序依次呈上,并順便更換餐具,舉止得體。
相對來說,火山巖扒房的環境并不出色,沒有別致的窗外景色,室內環境多年來未經二次裝修,稍顯陳舊,不過在昏暗的燈光條件下也別有情趣。餐巾為一次性紙質材料,衛生程度有保障但顯得格調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