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及夜宵生活,長沙幾乎不遜色于國內任何城市。口味蝦、臭豆腐、嗍螺、長沙米粉、烤串等應有盡有。僅烤串一類,長沙便有多個流派,省會包容性可窺一二。有趣的是,燒烤在上世紀80年代的長沙還算稀奇貨。隨著經濟快速發展,新疆燒烤、東北燒烤、岳陽燒烤、蒙古燒烤等紛紛入駐,與長沙本地燒烤“各領風騷數百年”,競爭中也互相學習。雖然如今市場呈多派開花景象,但蒙古燒烤、新疆燒烤等早已沒落。即使是體量龐大的岳陽燒烤也日漸式微,性價比和口味相比岳陽當地遜色不少。近年來飽受食客歡迎的并不是長沙本地燒烤,而是湘西燒烤。本地“呷燒烤”的說法也逐漸被外來的“擼串”所代替。
湘西燒烤熱潮能席卷長沙,很大程度上歸功于盟重燒烤。多位當紅娛樂明星相繼到訪,盟重燒烤成為長沙當之無愧的第一熱門燒烤,每天大排長龍。但論及口味表現,盟重燒烤并不是長沙最佳,如俏孫二娘湘西燒烤便勝出一籌。這家位于建湘路——夜宵“偏僻”處的燒烤店,在短短一年的時間內便從一家30㎡小店擴張到盤下隔壁電玩城,再另設兩家分店的規模,其穩定的菜式表現功不可沒。
老店(總店)在2018年下半年經過一次小裝修,環境雖簡陋但勝在干凈整潔。桌椅之間距離寬裕,一掃傳統燒烤店“轉不過身”的印象。餐廳設有菜單,但食客需要到大冰柜自助點選菜品,選完后至前臺結賬即可。食材涵蓋多樣葷素,皆分類整齊捆好。隨品種不同簽數也不同,但價格一般在10~15元/手(量詞,一般一手=五串,但各地表示不同,湘西烤串一般為一手=十五串)。在極易耽誤烤串食用溫度的冬季,餐廳還提供了保溫的炭火爐,美味得以持久延續。
湘西燒烤最大的特點是小而精致,每串只有一丁點細小肉塊,讓人呷完一串后意猶未盡,引發大快朵頤的食欲。牛油便是湘西燒烤中最經典的代表,丁點大小卻足見燒烤功底。所以民間也有這么一句話評價湘西燒烤:“烤得好不好,牛油見分曉。”俏孫二娘大部分食材皆從湘西運至,比如牛油、牛黃喉等都是取自湘西深山養殖牛,只為遵循湘西本味。餐廳將牛油切到一小口即可輕松咬下的大小——不用擔心大而不入味,小而易焦的情況。飽滿的牛油上有一層若隱若現的焦脆,咬破后流出綿滑的口感。醇厚的奶香味在咀嚼之時徐徐展開,香盈溢齒。另一道湘西燒烤精品牛黃喉,脆韌且帶有一定嚼勁,香辣而不過燥。除了湘西燒烤,湘西臘味也久負盛名。不少人可能只聽聞過湘西煙熏臘肉,卻遺漏了同為臘味的湘西煙熏臘腸。俏孫二娘別有新意地將湘西燒烤、臘腸結為一體。上好的臘腸開完花刀后先經油炸,再用炭火進行最后的烘烤。這種臘腸比普通香腸粗了一倍,其中瘦多肥少,口感緊實飽滿。在濃厚的煙熏氣中,臘腸依舊散發出花椒與白胡椒的混合香味,十分誘人。
一般而言,同家燒烤店的素菜水準應與葷食相當,但俏孫二娘的表現有些出人意料。相比葷食的高水準,店內的素菜幾乎可貼上“雷區”標簽。廚師統一將素菜先行油炸,然后炭烤。比如土豆干已被炸得發干,炙烤完后油膩問題突出,讓人產生咀嚼油渣的錯覺。經典的肉沫蒜蓉茄子也大失水準。雙筷在夾取茄子肉時便能感受到油膩的負擔感。入口被濃厚紅油味充斥,其他調料毫無表現機會。老板娘稱餐廳遵循湘西人喜歡重油的作法,沒有進行口味改良。因此,如果讀者不是重油流派愛好者,不建議點選。
除燒烤外,俏孫二娘還供應大量湘西特色美食,出品水準足以媲美葷食燒烤。比如老板娘推薦的冰鎮糯米甜酒,都是一桶一桶從湘西運過來的手工甜酒,號稱“老板娘從小喝到大的美味”。酒味甘醇濃厚;其中的珍珠糯米飽滿潔白,口感軟嫩綿滑,堪稱燒烤中的解膩神器。此外,臘腸拌粉、湘西拌米豆腐也是值得重點嘗試的美味。
作為一家燒烤店,俏孫二娘環境整潔,位置寬裕,燒烤菜品覆蓋面廣,還有大量的湘西特色小食。人均一般在80元左右,好吃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