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實驗中學(簡稱省實)前身始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清政府設立的“清朝留美學童先修班”和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設立的廣州格致書院,1987年正式定名為廣東實驗中學。
省實是直屬廣東省教育廳領導的省級重點中學,先后培養出七名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包括鄧錫銘、黃耀祥、范海福、蔡睿賢、姜伯駒、岑可法、鐘南山。1999年以來,省實中考高考年年出“狀元”,中考、高考各科平均分穩居廣州市前列。2017年中考,省實同樣取得了優異的成績,750分以上的考生有15人,占全市750分以上考生的5%,同時更有225名考生分數高于698分,占全校考生的45%,高分人數突出。
省實的初中校區位于廣州市中山四路,交通便利,學生均為走讀。其校園附近有毛澤東同志主辦的廣東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廣州圖書館、廣東省博物館、中山圖書館和魯迅紀念館,文化氣息濃重。校園內建有體育館、足球場、籃球場、室內游泳館等體育運動場所,也設有模擬生態室等現代化教學場所,可以滿足學生各種文體活動需求。
截至2014年,省實共有教職工292人。其中特級教師5人,中學正高級教師1人,中學高級教師156人;獲博士學位者5人,獲碩士學位者176人;另有20位老師獲得省級以上榮譽稱號。另外,省實的教育方式還是比較傳統,作業量大,刷題成風,刻苦勤勞出高分。
作為公辦初中的優質學位之一,省實重點班向來神秘,相關資料不多,招生方式也不像廣大附中一樣那么明目張膽。據了解,其招生基本采用點招的方式,向區內幾所小學要尖子生名單,省實再自行聯系其中的學生,并向他們拋橄欖枝。每個年級,省實設置了2~3個重點班,比較隱蔽,教學內容以奧數為主。
省實注重全面素質教育,以課程作為平臺,以社團作為依托,學校在科技教育、體育和藝術三大領域取得了輝煌的成績。
自2007年以來,省實參加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是全國獲獎最多的學校之一,是首批榮獲“全國科技教育創新十佳學校”稱號的學校。在第64屆、65屆、66屆紐倫堡國際發明展上,省實共獲5金8銀8銅,是中國代表團成績最好的學校。在天文教育、環境教育、信息學競賽等領域,省實也在國內摘金奪銀。
省實是全國培育體育世界冠軍最多的中學之一。學校有羽毛球隊、無線電測向隊、乒乓球隊、游泳隊、網球隊、健美操隊、籃球隊、田徑隊、武術隊等九支高水平運動隊。羽毛球隊在廣東省、全國和世界中學生羽毛球錦標賽中成績顯赫,曾三次代表中國參加世界中學生羽毛球錦標賽,勇奪12枚金牌中的10枚。因此,省實被評選為全國羽毛球傳統項目學校和全國科技體育傳統校(首批),以及羽毛球、游泳、田徑三個項目的廣東省傳統項目學校。
省實的合唱團早在1952年就已經成立,在世界合唱節中獲多項金獎,在世界合唱節的綜合排名中名列第三位;參加第二、三、四屆全國中小學生藝術展演活動,均獲一等獎;參加廣州市中小學生合唱節,創造了“十二連冠”的驕人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