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百年名校之一,創(chuàng)建于1889年,享有“北有南開,南有培正”的美譽。每當提到培正,人們總會想起她的“紅藍精神”以及“至善至正”的校訓。優(yōu)良的師資、嚴謹?shù)闹螌W理念,使得培正遠近聞名。而全國人大原副委員長廖承志、國務院原副總理鄒家華、前美國內(nèi)政部副部長王頌明等杰出校友,也為培正增色不少。
培正之所以能歷經(jīng)百年,與她出色的辦學成果不無關系。2017年中考,培正有3名學生考取了750分以上的高分,700分以上的學生占比為28%,提前批錄取最低控制分數(shù)線(622分)的學生占比更達到70%。其中,善正班平均分高達705分,70%的學生高于優(yōu)先投檔線,100%達到示范性高中錄取分數(shù)線。
培正位于名校林立的越秀區(qū),與七中比鄰,占地7萬平方米,校園環(huán)境古樸清幽,古樹眾多,良好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引來10多種鳥類筑巢,是廣州市花園式單位。其校園內(nèi)設有籃球場、350米環(huán)形跑道,足球場種植了天然草,但常年處于維護保養(yǎng)的狀態(tài),使用率比較低,室外游泳池同樣由于缺乏專人養(yǎng)護而顯得破敗不堪。
培正擁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師隊伍。其擔任廣州市各學科教研會主任、委員、中心備課組成員的教師有近20人,中高級評委10多人;高級教師有近70人,中級教師更有100多人,同時教師隊伍中不乏碩士研究生學歷者。另外,培正獲評全國優(yōu)秀教師以及省、市優(yōu)秀教師的有約60人,擔任市、區(qū)各級教研會理事、特約教研員的教師共近40人,不少教師還曾作為交流學者赴美國、英國、加拿大進行學術交流與培訓。英語、化學、歷史等是培正的品牌學科,連續(xù)多年被評為廣州市優(yōu)秀科組,化學更獲評省級優(yōu)秀科組。
培正初中設有約30個班,教學設備先進,配備了各種功能室以及體藝設施,課程體系“重基礎、多樣化、有層次”。1984年,培正就創(chuàng)辦了英語試驗班,學生多次獲得省市區(qū)英語競賽獎項,在中考中也取得不錯成績。1994年起,培正校友胡應洲先生每年都會從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聘請外教作為培正的口語課教師,使學校的英語學習氛圍更加濃厚。培正中學首批被省教育廳評為廣東省一級學校,連年獲得高、初中畢業(yè)班工作一、二等獎,參加省、市畢業(yè)會考及學科競賽成績顯著。
培正極為尊重歷史傳統(tǒng),古樸典雅、紅墻綠瓦的校園環(huán)境為人稱道,甚至吸引了不少游人前往。級社制度是培正尊重歷史傳統(tǒng)的體現(xiàn),這一制度在香港、澳門的培正學校也有保留。級社制度自1920年創(chuàng)立,每屆學生從五年級起建立級社,級社包含社名、社徽、社旗等,其中社名由穗、港、澳三地學生投票決定,社旗則由港、澳學生輪流設計,這些東西一直伴隨每一位學生讀完高中。在校時,學生一般以級社分組組織活動;離校后,級社則起到聯(lián)絡校友的作用。
學習成績當然不是考量學生的唯一標準,培正注重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培正是廣州最早引入軍訓的學校之一,作為足球傳統(tǒng)項目重點學校的培正,不僅設立了足球隊,還擁有橄欖球隊、壘球隊、舞蹈隊、管樂團、攝影社等社團組織,在省市區(qū)舉辦的各類比賽中,這些社團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對于校慶等重大典禮,培正則將其作為德育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年的校慶必舉行“加冕、祝壽”和“薪火相傳”等儀式,在“薪火相傳”儀式中,每個級社會選派一名代表進行火炬?zhèn)鬟f,從90多歲的校友手中,火炬被一級一級地傳遞到五年級學生的手中,代表著培正“紅藍精神”的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