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鼎鼎的鼎泰豐來自臺灣,其前身是1958年成立的鼎泰豐油行,因賣油生意日漸沒落才轉做江浙小吃小菜,誰知從此卻邁向世界,也算是無心插柳柳成蔭。在米其林香港澳門版中鼎泰豐獲得過米其林一星殊榮。如今的鼎泰豐店鋪遍布全球,并且擁有像蘇菲瑪索、成龍、周星馳這樣的座上客,在面點界具有相當的影響力。上海鼎泰豐雖未被評為米其林星級餐廳,但在必比登廉價美食評選中榜上有名。
鼎泰豐的小籠一直備受上海人的爭議,畢竟作為江南地區的傳統美食,小籠卻由一個臺灣品牌做向世界。雖然它在口味上無法獲得老上海人的認同,但它嚴格的品控、始終如一的水準卻不得不令人折服。鼎泰豐擁有自己的面粉廠,活豬也由自家屠宰,大陸分店的大閘蟹選自陽澄湖白水水域。鼎泰豐面點間只招聘18-23歲的員工,并且以沒有基礎的為佳,如此規定是為了讓員工在反復操作中養成近乎機器般完美一致的手法。鼎泰豐的每樣餐點都有SOP(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標準化作業程序),且每個環節都規定了標準溫度,全程使用電腦監控火爐蒸煮點心的進度,工作人員必須遵循嚴格的作業程序,以控制小籠的統一品質。所有的產品都有自己的黃金配比,如蟹粉小籠的皮重5克,搟好的皮直徑6.5厘米,餡重17克,包子總共22克,重量上只允許有0.2克的誤差。面皮要達到18個褶,且紋路一致。正因為這些,鼎泰豐在全球能夠保證口味一致均衡。
作為鼎泰豐招牌的小籠花樣繁多,除了常見的鮮肉小籠、蟹粉小籠,鼎泰豐還有雞肉小籠、菌菇小籠、絲瓜蝦仁小籠。許多不常見食材也被加入肉餡中,有黑松露豬肉小籠、黑松露雞肉小籠、魚翅蟹粉小籠。黑松露被加入進小籠中,一方面是為了創新,另一方面也是迎合法國人和意大利人的口味,它可是有著“餐桌上的黑鉆石”的美譽。
傳統的鮮肉小籠個頭并不大,透過薄薄的皮能隱約看見當中的肉餡。吸入湯汁,湯汁味鮮,姜味明顯,與別家小籠不同,這也是鼎泰豐小籠存在爭議的地方。不過,湯汁色清,看起來非常干凈。皮雖然薄,卻極富韌性和嚼勁,肉餡也非常細嫩。雞汁面會是搭配小籠的不錯選擇,面浸在熬制的雞湯中,湯色淡黃,湯汁喝起來非常鮮。面條爽滑,不過缺乏了一些筋道。面條上還放著雞塊,雞肉塊頭很大,分量十足。
鼎泰豐的服務水準在業界一直為人稱道,食客進門即有服務員引導入座,端茶倒水自然不在話下。服務員能夠熟練使用英語,買單時還需簽單確認。
鼎泰豐在上海目前開設有十家店,數量上為中國之最,在幾個重要街區均有分部,鑒于其菜品、服務的高度標準化,食客在選擇時就近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