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昌利分店不少,是當地人的常規選擇,這里的米皮很少出現差錯。薛昌利是品牌創始人,而經營米皮生意則始于其祖輩,目前店鋪實際經營已過渡到薛昌利的子代,論及秦鎮米皮的正宗風味,薛昌利算是代表之一。
連鎖經營的前提是將制餐細節標準化,薛昌利已然實現,甚至還專門開辦了培訓學校,在業內享有名譽。其生米皮浸泡時間超過3小時,燙漿、蒸面皮工序均有熟手操作,辣子油最為關鍵,薛昌利改良祖輩方案,一共使用了20味香料。
薛昌利遵從傳統裝盤方案,先將半份米粉盛入碟底,鋪設一層豆芽,而后添加蒜水、醋水,比例約為1:1。最終步序則是用剩余的待裝米皮蘸滿辣油,鋪在碟頂。由于添加辣椒時并未使用調羹,因此辣椒籽、干椒碎屑較少,香辣風味主要由菜籽油呈現。
店家米皮寬、厚不太均勻,但不會影響口感,米香不太明顯。菜籽油的風味比史玉林、老肖家要鮮明一些,酸味則不太明顯,攪拌均勻后,與米皮口感非常恰合,搭配豆芽品嘗,口感富有層次。很難說薛昌利的出品驚艷,但這種風味非常正統。
秦鎮米皮是店家招牌,不過薛昌利已經衍化為陜式快餐店,亦出品各類湯面、炒面、砂鍋、粥等。其裝潢也有快餐店的風貌,不過比魏家涼皮簡易許多。這種風格埋沒了街頭食店的風趣,但也帶來了衛生優勢,在配餐時,薛昌利的店員均會佩戴廚用手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