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中國各地,陜菜面食出眾,葷素菜品皆為短板。不過陜南菜可算反例,在旅游宣傳中屢屢登場的葫蘆雞就被當地人視為陜南菜。江城小館就是風味正統的高性價比陜南菜館,雖已營業數年,餐廳依然是西安人氣最旺的食肆之一,對于游客而言,江城小館也是絕佳的陜味體驗館。
葫蘆雞是廣受爭議的陜菜名片,這種炸雞類菜品包含蒸、煮、炸等流程,炸制階段不掛濃厚面糊,因此能得到最原始的酥脆感,甚至優于國內某些西式快餐店的出品;雞肉口味則不然,優質的葫蘆雞能做到口感不柴,但受制法限制,難以錦上添花,往往被認為與普通炸雞區別不大。江城小館的葫蘆雞并無預煮處理,而是將整雞腌制后直接蒸、炸,其外皮焦酥,輕抿即會化渣,這是值得贊揚的水準。雞肉部分也無干柴口感,腌制工藝帶來咸香,不過味道并未深入骨旁肉質。為彌補肉質風味單薄,葫蘆雞常常搭配蘸料佐食,小館提供的干椒、胡椒佐料十分出色,入口辛辣感尖銳,繼而椒香風頭更勝,品質在西安屬于上乘。
江城小館平均約有40%的餐位(桌)點選葫蘆雞,而紫陽蒸盆子則幾乎是桌桌必食。這種陜南湯品頗有粵式風范,其湯料極為豐富,包括豬骨、豬腳、雞肉、蘿卜、蛋餃、藕片等。最特之處則在于菜式是蒸制而成,湯品、配料均被預制為熟物,而后再被混蒸而非明火燉煮,因此湯汁不會達到沸騰狀態,傳熱不強,湯料并不會變得干柴而不可咀嚼,食用價值遠高于粵式湯渣。店內蒸盆均被蒸制4小時以上,蛋餃、白蘿卜最受褒贊,以陜菜標準衡量,其湯品也堪稱完美。對游客而言,湯品瑕疵則在于風味偏咸,這是陜菜風格所致,其食鹽用量多于江、浙、粵菜,即便如此,菜品的味道依然廣受游客盛贊。
除葫蘆雞、紫陽蒸盆外,店內也有沸騰魚等鍋物被視為特色,不過此類鍋物的最佳品嘗地是在川渝。熗藕片等酸味菜才是典型的地方菜式,米皮、面筋的特點更為鮮明,菜肴以米、面為原料,更接近于主食。若有興致,則不妨品嘗其中的漢中三色涼皮,面皮混入有蕎麥、菠菜汁液,味道與普通街邊食店有所不同。
陜菜中有不少野菜類食品,這在其它菜系中并不常見,若有意佐餐,可考慮苜蓿菜拌豆腐。苜蓿其實就是三葉草,菜式主要取其莖桿,成品半干,具有一定咀嚼感。相比于草木的腥氣,菜籽油的特征風味反倒在菜品中更為明顯,這也是陜菜一大特征,大有食客中意這種特殊的味道,不適應的食客也不在少數,不過相比號稱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漢中四小件”,菜籽油的受眾其實已算廣泛。
在環境方面,江城小館并無優勢,店內并不寬敞。包廂數量約為3個,大廳內8人制以上餐桌僅有5張左右,等多的餐位是4人制小桌或卡位,并且未設間隔。這使得餐廳幾乎時刻處于嘈雜的狀態,若是追求雅致,小館遠非絕佳選擇,不過這種喧鬧的氣氛卻也是西安生活的寫照。基層服務人員工作時不像酒店餐飲般小心謹慎,但跟進迅速,服務大方、周到,帶來的體驗與店鋪風格相恰合。
即便是在工作日,江城小館也時常在晚餐時段爆滿,這種狀況在19:00前后尤為明顯,最好提前預定或錯峰用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