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碗深得本地食客厚愛,是實力大于名氣的餐廳。店主的本事不僅限于開陜菜館,還曾經(jīng)營粵菜、北京涮肉食肆。不過這些因素絲毫不會影響老碗風味的地道,餐飲已在西安屹立超過8年,被視為絕佳的待客地。
葫蘆雞是陜菜繞不開的話題,在入油前,老碗將雞表裹蛋液,使得外皮比尋常店家更酥脆。不過這也帶來掛油過多的弊端,此為菜式短板,多數(shù)店家都選擇在盆地鋪設(shè)蝦片,以求吸收油脂,老碗沿用這一方案。肌肉則滿足口感軟嫩的要求,店方提供干辣椒粉,即使蘸食,口味依然中規(guī)中矩,不必單為葫蘆雞選擇老碗。遺憾的是,店內(nèi)硬菜較少,只能通過家常小菜平衡菜肴。
肥腸類菜式在西安并不匱乏,其中葫蘆頭最為出名。坊間有傳言稱葫蘆頭特指豬肛管,此為誤傳,這種資源過于稀缺,豬直腸會被當?shù)厝艘暈檎?。而從味覺、口感來看,葫蘆頭往往比豬小腸更豐厚,并且油脂飽滿。老碗的葫蘆頭菜式包括爆炒、鐵鍋煲燉、煙熏等烹飪方案。其中,煙熏方案較有特點,在陜菜中,這項菜式被稱作梆梆肉。除煙熏風味以外,梆梆肉還帶有咸香,可搭配蒜料沾食。店方有時調(diào)整菜單,部分肥腸菜式偶有下架。
小酥肉中國各地都有食用酥肉的習慣,川渝食用干炸酥肉,最為特別。中原、華北則習慣將炸后的酥肉再浸入湯汁,西安的小酥肉賣相如常,不過制作細節(jié)卻有特別之處。其湯料是用花椒、大料、香葉、醬油與清水混合,再與酥肉一同蒸煨。與其它帶湯酥肉相比,優(yōu)質(zhì)的陜西酥肉湯體更富香味,而肉條也不會過于棉軟。老碗的小酥肉選品精瘦,掛湯汁后香味絕佳,無論你有何種口味偏好,登臨老碗時,都不要忘記小酥肉。
陜地“老碗”實指大碗,店內(nèi)盛面瓷碗直徑約有30cm。這讓食客能在從容的狀態(tài)下拌勻配料,點選biangbiang面、油潑面本該合適,不過面條往往掛水過多,不僅沖淡料味,久置后又影響面條彈性,老碗油潑面顯得不夠穩(wěn)定。此為小瑕疵,其余菜品則無明顯短板。不妨品嘗醋粉,此為鮮明陜食。
所謂醋粉是由腌制黑醋時產(chǎn)生的谷物殘渣制成,形似面條,含義也與主食更為接近。菜品微弱的酸味并非來自粉體,而是由調(diào)料所致。諸如此類如主食般的菜式不在少數(shù),也側(cè)面寫照了西安的近代生活。龍須菜、灰灰菜等綠蔬是陜派野菜,店內(nèi)亦有外來菜系的素食,就餐時可搭配選擇。
老碗風味地道,環(huán)境也很接地氣,其室內(nèi)布局并不周正,面積也有些狹小,即使在長廊處增加桌凳,餐位也依然緊俏。服務(wù)質(zhì)量則顯得中規(guī)中矩,員工態(tài)度有時生硬,用餐高峰期時,喧鬧的氛圍帶來濃郁的市儈感。其衛(wèi)生條件著實不佳,就餐時甚至有機會與昆蟲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