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入選米其林指南一星推薦的老牌本幫菜館,擁有十分復雜的歷史。老正興的名號來源于1862年始創的錫幫菜館“正興館”(同治老正興),學徒范炳順隨后自立門戶,創辦了“冒牌”正興館(源記老正興),此舉在當時的上海餐飲界開了個壞頭,直到解放前,上海灘自稱“老正興”的菜館多達120家。目前滬上現存的這家老正興,前身是無錫人夏連發創辦的“正源館”,于20世紀30年代改名“老正興館”,并在夏連發之子夏順慶的經營下漸入佳境。隨著其他“老正興”們的淡出,夏順慶的老正興逐漸獨當一面,成為無錫菜本幫化的代表。
本幫菜的成型過程中,大量吸收了錫幫菜的味型特點以及對河鮮的料理方式。老正興舊時為錫幫菜館,擁有太湖船菜擅治河鮮的底子,青魚的許多部位都能分別制菜,紅燒肚檔、紅燒劃水、下巴劃水等名肴就帶有典型的蘇錫幫口特征。肚檔即腹肉,劃水即魚尾,而下巴劃水則是用青魚頭部的兩塊下巴肉和魚尾燒制而成,都是濃油赤醬的典范之作。老正興的青魚菜式中,最具特色當屬青魚禿肺,即取青魚肝入菜,加入蔥、姜、糖、黃酒、醬油、筍片等一起燒制,需提前兩到三天預訂。青魚肝的口感近似腦花,滋味則與尋常動物肝臟的口味相當,入口嫩滑,醬味濃郁,甜咸均衡。青魚擁有淡水魚標志性的泥腥味,雖然老正興用的是品質出色的大烏青,但拾掇得不夠利落,濃油赤醬也掩蓋不了魚皮邊角等部位的明顯腥氣。
作為上海老字號,老正興菜館歷年所獲獎項不少,油爆蝦、草頭圈子、冰糖甲魚、清炒蟹黃油、醬方、正興脆膳、蝦子大烏參、八寶全鴨等招牌菜式幾乎道道獲獎,翻閱菜單便是滿眼的金獎菜式。招牌菜中名氣最大的當屬油爆蝦,在不少老食客的眼中,老正興的油爆蝦是滬上至頂級的水準。今天的老正興在這道看家菜上依然保持著相當穩定的發揮,用料規矩,選取的都是一般大小的新鮮河蝦,急火熱鍋、爆炒斷生,上桌蝦腮膨張,蝦殼焦脆,蝦肉鮮甜脆口,油溫火候步步到位,堪稱爐火純青。草頭圈子出品尚可,草頭嫩度適中,圈子部位周正厚實,層次分明,口感并非軟爛,腸壁嚼頭猶在,油膜脂肪剔凈,調味中庸適口。響油鱔絲色面姣好,所用鱔絲十分肥壯,口感順滑,軟硬適中,咸甜不腥,但鮮味不足。值得注意的是,老正興普遍走菜溫涼,不少菜品上桌已無熱氣,對口感與入口體驗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常被食客詬病。
老正興本店坐落于福州路,是一幢端正老派的六層大樓,綠底金字招牌透著濃郁的老國營氣息,內部裝潢不失品位。一樓為接待廳,設等位席,散客用餐位于二樓大廳,裝潢端莊大氣,三樓則為包廂,需提前預定。如果以米其林一星餐廳的標準視之,老正興的服務是徹頭徹尾的不及格。看似人手充足,來往忙碌,實則消極被動,服務員能少一事便少一事,裝聾作啞,毫無服務意識可言。對于今天的消費者來說,老正興絕非本幫菜的首選,不管是出品穩定性還是服務的細節把控,老正興都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此外,老正興于2017年年底在徐匯龍華新開一家分店,菜式出品與總店基本相仿,環境較為輕快素麗,服務卻同樣懈怠。